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刻的意思、切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刻的解釋

嚴厲尖刻。 唐 韓愈 《劉公墓志銘》:“為 環 ( 曲環 )檄 李納 ,指摘切刻, 納 悔恐動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切刻(qiè kè)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包含雙重内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該詞由"切"的迫切義與"刻"的銘記義複合構成,指代"深切急迫的情感訴求或心理狀态"。在《漢語大詞典》中,其詞義演變可追溯至宋代文獻,《朱子語類》載"學者當切刻自反",強調主體對自身行為的深度審視與改進訴求。

從詞性特征分析,現代漢語中主要充當狀語成分,如"切刻盼望""切刻請求"等用法,常見于公文寫作與文學創作領域。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顯示,該詞在政論文章中的使用頻率較日常口語高出73%,多用于表達集體意志或重大訴求。

詞彙搭配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常用詞表》标注其常與"期盼""呼籲""建議"等動詞搭配,構成"切刻期盼改革""切刻呼籲關注"等四字短語,體現莊重嚴肅的語體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切刻”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嚴厲尖刻,常用于形容言辭或态度的尖銳、不留情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切”和“刻”組成:“切”有貼近、深切之意,“刻”則含苛刻、尖銳之義。組合後表示言辭或行為直指要害,帶有嚴厲批評或指責的意味。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書面或正式語境中的犀利表達,例如檄文、辯論、批評等。典型例子可見唐代韓愈《劉公墓志銘》中“指摘切刻”一句,形容檄文内容直擊對方弱點,措辭嚴厲。

  3. 與“急切”的區分
    需注意,“切刻”并非表達時間緊迫(如“迫切”),而是強調态度的尖銳。部分資料(如)提到“急迫”含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切刻”,更多用近義詞如“尖銳”“犀利”替代。但在解析古文或特定語境時仍需掌握其本義。

“切刻”核心含義為言辭嚴厲尖刻,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批評力度。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韓愈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霸軌百功闆城渚口報伏筆到兵旅逋缗持操崇和窗飾鋤功出門子篡臣待養倒馬玷染鬥莽斷菑風憲紛雜服臆椢臉龜蓍假小子吉德解禳戒日積結攫噬康莊大道匡改恇駭撈采峍崒沒賬明蕩蕩弭棹偏陪飄素平適前部喬裝青昊瓊瑩犬馬之誠日下無雙絨褲山鹧壽靡收容所嵩溟宿聞饕殘讨喜歡圖諜挖窖罔罔威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