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楷式的意思、楷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楷式的解释

法则,典范。《老子》:“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昔夫子修《春秋》, 吴 楚 称王而仍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学七言古诗者,当以 唐 代为楷式。”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楷式”是汉语中具有典范意义的复合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指可供效仿的规范或标准。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楷”本义为法式、模范,“式”指样式、规则,二者组合后形成偏正结构,强调具有示范性的行为准则或艺术范式。

从应用领域看,该词多用于三个方面:

  1. 行为规范:如《后汉书·张衡传》载“恂恂善导,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知,此儒家之楷式也”,指儒家教化体系的社会规范;
  2. 艺术标准:书画理论中特指楷书笔法,如唐代张怀瓘《书断》称钟繇“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可为楷式”;
  3. 制度典范: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引《三辅决录》描述汉代官制“立为楷式,后世遵行”。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但在学术论述中仍保留“典范模式”的引申义,如语言学领域指特定语法结构的标准范式。需注意与“楷书”“格式”等近义词区分:“楷式”更强调权威性和示范性,而非单纯形式或字体概念。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楷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楷式”指法则、典范或标准样式,常用于形容规范化的模板或值得效仿的榜样。例如《老子》提到“知此两者亦楷式”,强调其作为治国之道的准则。

二、词源与发展

  1. 古籍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老子》,并被后世文献沿用。如唐代刘知几《史通》以《春秋》为“前修之楷式”,清代沈德潜主张学古诗“以唐代为楷式”。
  2. 字形构成:
    “楷”本义为法式、模范(如“楷模”“楷则”),后衍生出楷书等含义;“式”指格式、规范,合称强调典范意义。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与扩展

近义词包括“楷模”“典范”“范式”等。在具体应用中,如“楷式昭备”(形容规范完备)、“楷式玄德”(指深远的道德准则)等。

五、例句参考

  1. 老君作范,唯孝唯忠……治国治家,常然楷式。
  2. 学七言古诗者,当以唐代为楷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老子》《史通》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皎皎保皇会奔戎变动编织物痴念吹大牛狄狄丁口钱定质豆腐皮分布归根结柢孤幼恒日黄梅季徽网腱弓将作大匠噤吟峻刻军律郡旄揽权连贯性练花俚儒龙埛龙眉豹颈毛皮苗茨鸣弋谬滥靡迆披阅泼妇骂街强烈骑鲸麒麟书七月半铨敍羣抵曲迂攘外安内襦带瑞签失地士旅食茱萸竖亥水土不服淑均铁牢土官托政温适握镜湘汨香芝校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