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行的意思、乾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行的解釋

猶乾道,天道。《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易下》:“《同人》彖傳:‘同人于野……乾行也。’亦謂乾道。” 晉 陸雲 《歲暮賦》:“夫何乾行之變通兮,昏明疊而載路。” 宋 葉適 《代薛端明上遺表》:“伏望皇帝陛下法泰道之裁成,體乾行之變化。” 明 楊慎 《貞靖李君阡贊》:“乾行有終曰貞,正直共好曰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乾行”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如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天道運行
    指“乾道”(即天道),象征宇宙自然規律的運行。如《周易·同人》彖傳提到“乾行也”,王引之注解為“乾道”()。晉代陸雲《歲暮賦》中“乾行之變通”亦指天道的運轉()。

  2. 道德準則的遵循
    現代引申為成語,表示行為正直、恪守道德規範()。其中“乾”象征天(剛健中正),“行”指行為,合指以天道為準則行事。


二、文獻出處與用例

  1. 《周易》經典
    《同人》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強調順應天道可成大事()。

  2. 曆代引用

    • 宋代葉適:“法泰道之裁成,體乾行之變化”,主張效法天道規律()。
    • 明代楊慎:“乾行有終曰貞”,以“乾行”喻指剛正不阿的品德()。

三、讀音與結構


四、總結

“乾行”兼具哲學與倫理學雙重内涵,既可指自然規律的運行,也可引申為道德實踐。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但核心均圍繞“天道”的剛健特質展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原文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乾行的意思

乾行(qián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形容正大光明、充滿陽剛之氣的行為。它是表達一個人言行正直、光明正大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乾行由兩個部首組成:乙(yǐ)和行(xíng)。乙是乾行的左邊部分,行則是右邊的部分。它總共有12個筆畫,其中乙部分占了1個筆畫,行則占了11個筆畫。

來源

乾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中,《易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經典著作,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易經》中有八卦,其中乾卦代表着天或者是強健有力的陽剛之氣,而“行”則代表着行動。因此,乾行這個詞由乾卦和行的概念組合而成。

繁體

乾行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乾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乾行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乾的古代寫法是「乙斤」,而行的古代寫法是「彳」。所以,乾行的古代寫法是「乙斤彳」。

例句

1. 他的人品一直都被人稱贊,因為他的為人乾行,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2. 這位領導以乾行見長,他帶領團隊一直保持着誠實守信的作風。

組詞

凡事乾行、乾坤大挪移、乾坤無敵、乾坤大挪移、乾為天

近義詞

正直、光明正大、坦蕩、剛正、莊重、激昂

反義詞

奸詐、狡猾、陰險、邪惡、不正直、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