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開捐的意思、開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開捐的解釋

謂由官府出面令有關方面捐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朝廷軫念災黎,蠲正供,截漕糧,發社倉,運南米,戶部撥帑,直省開捐,起鄉官辦賑。”《清史稿·食貨志二》:“請於 湖廣 、 江西 、 江南 、 浙江 産米之區,開捐貢監,均收本色,收足别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開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主要指政府或官方機構通過公開方式募集資金的行為。該詞由"開"(啟動、設立)與"捐"(捐獻、賦稅)組合而成,常見于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文獻記載,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一、核心語義解析

  1. 官方主導的募資行為:特指政府為應對財政需求(如赈災、軍費、基建)而設立專項捐獻制度,例如《清史稿》中記載光緒年間"開捐籌饷以濟兵食"的案例。
  2. 捐納制度的代稱:在清代特指"捐官"制度,即通過繳納銀兩獲取功名或官職資格,《戶部則例》明确規定"凡開捐事例,由部奏準頒行"的法定程式。

二、曆史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1. 臨時性財政手段:區别于常規賦稅,具有應急性質,如《中國財政通史·清代卷》記載鹹豐三年為鎮壓太平天國"開捐輸事例"籌措軍費。
  2. 社會階層流動渠道:據《晚清捐納制度研究》(商務印書館,2002)考證,開捐制度客觀上促進了商人階層向士紳階層的流動。

三、現代語義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當代相關政策表述已改用"公益募捐""特别稅"等規範化術語。研究清代財政制度的相關學術著作仍會使用本詞指代特定曆史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開捐”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指官府主導的捐輸行為,常見于清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開捐”指由官府出面組織、要求相關方面進行捐輸(即捐贈財物),通常用于籌集資金以應對赈災、軍事等公共事務。例如清代為緩解財政壓力,朝廷會下令地方開捐,允許民衆通過捐資換取官職或榮譽頭銜(如監生資格)。

  2. 曆史背景

    • 應用場景:多見于清代應對自然災害(如饑荒)、戰争開支或重大公共項目(如修建學校)時。例如《清史稿》提到在湖廣、江南等産米區開捐,收取糧食作為捐輸品。
    • 捐輸機制:通過“捐例”制度,捐資者可獲得官職或社會地位,兼具公益性與交易性。
  3. 例句說明

    • 朝廷為籌措川楚軍費,“特開捐例”,富人捐錢即可謀得一官半職。
    • 張一行為南開大學募集資金時,北洋軍政要員響應官府號召參與開捐。

與其他捐贈的區别

“開捐”強調官方組織性和強制性,與個人自願的慈善行為不同。部分資料誤将其解釋為“慷慨解囊”,實為混淆詞義。

該詞反映了清代財政制度的特點,是特定曆史背景下官府動員社會資源的特殊手段。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郎潛紀聞》《清史稿》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老八等白汗百年砭治猜謀鬯草沉箱戴鹖大力丸大一會滴羞跌屑二豎為虐棼擾佛現鳥缸磚公噸孤窆浩皛何校後悔不及渾個家常話焦朽椒子枇杷诘抗荊棘銅駝紀甗眷恨客遊曠古礦泉良工巧匠林森林烝鸾尾闾肆内室蹑屣甯願匹丢撲搭皮裡晉書平世披山清間容體三肘沙江鲊山路升第受箓水埒吐逆晚生微安[培]文攤卧牛城纖撓小人儒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