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aceful times] 太平清明的時代
太平之世。與“亂世”相對。《孟子·離婁下》:“ 禹 稷 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孔子 賢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幸遭聖主平世而久懷寶,是 伯牙 去 鐘期 ,而 舜 禹 遁 帝堯 也。” 金 元好問 《自題中州集後》詩:“平世何曾有稗官,亂來史筆亦燒殘。”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處亨不可與言困,處平世不可與論患難。”
“平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太平清明的時代,與“亂世”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平世”由“平”(平靜、和平)和“世”(世界、社會)組成,形容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狀态。例如《孟子·離婁下》中提到:“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即大禹和後稷在太平時代為百姓操勞,多次路過家門也不入内。
經典文獻
詩詞引用
金代元好問在《自題中州集後》中寫道:“平世何曾有稗官”,暗指太平年代史書編纂的特點。
“平世”不僅描述社會安定,更隱含對賢能者擔當精神的贊頌。其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用以對比亂世或強調理想社會狀态。
平世(píng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平靜、平和的狀态。它有時也用來表示世界的和諧與甯靜。
平世的部首是丶(點)和龍(龍),它的總筆畫數是13筆。
平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哲學和道家思想,意味着追求社會的和諧、人心的安定和平等價值觀。在現代漢語中,它已經被廣泛使用并且有了更加具體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平世分别寫作“平世”。
在古代,平世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根據不同的字體和書寫風格,有時候會稍有不同。然而,這些變體并不改變它的基本意義。
1.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找到一片平世的淨土。
2. 老師用平世的語調向學生傳授知識。
和"平世"相關的詞語有:平靜、平和、和諧、安穩、安甯等。
和"平世"意義相近的詞有:安甯、甯靜、平和等。
和"平世"意義相反的詞有:動蕩、混亂、不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