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开捐的意思、开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开捐的解释

谓由官府出面令有关方面捐输。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朝廷軫念灾黎,蠲正供,截漕粮,发社仓,运南米,户部拨帑,直省开捐,起乡官办賑。”《清史稿·食货志二》:“请於 湖广 、 江西 、 江南 、 浙江 产米之区,开捐贡监,均收本色,收足别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开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主要指政府或官方机构通过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的行为。该词由"开"(启动、设立)与"捐"(捐献、赋税)组合而成,常见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文献记载,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一、核心语义解析

  1. 官方主导的募资行为:特指政府为应对财政需求(如赈灾、军费、基建)而设立专项捐献制度,例如《清史稿》中记载光绪年间"开捐筹饷以济兵食"的案例。
  2. 捐纳制度的代称:在清代特指"捐官"制度,即通过缴纳银两获取功名或官职资格,《户部则例》明确规定"凡开捐事例,由部奏准颁行"的法定程序。

二、历史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1. 临时性财政手段:区别于常规赋税,具有应急性质,如《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记载咸丰三年为镇压太平天国"开捐输事例"筹措军费。
  2. 社会阶层流动渠道:据《晚清捐纳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考证,开捐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商人阶层向士绅阶层的流动。

三、现代语义演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当代相关政策表述已改用"公益募捐""特别税"等规范化术语。研究清代财政制度的相关学术著作仍会使用本词指代特定历史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开捐”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指官府主导的捐输行为,常见于清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开捐”指由官府出面组织、要求相关方面进行捐输(即捐赠财物),通常用于筹集资金以应对赈灾、军事等公共事务。例如清代为缓解财政压力,朝廷会下令地方开捐,允许民众通过捐资换取官职或荣誉头衔(如监生资格)。

  2. 历史背景

    • 应用场景:多见于清代应对自然灾害(如饥荒)、战争开支或重大公共项目(如修建学校)时。例如《清史稿》提到在湖广、江南等产米区开捐,收取粮食作为捐输品。
    • 捐输机制:通过“捐例”制度,捐资者可获得官职或社会地位,兼具公益性与交易性。
  3. 例句说明

    • 朝廷为筹措川楚军费,“特开捐例”,富人捐钱即可谋得一官半职。
    • 张一行为南开大学募集资金时,北洋军政要员响应官府号召参与开捐。

与其他捐赠的区别

“开捐”强调官方组织性和强制性,与个人自愿的慈善行为不同。部分资料误将其解释为“慷慨解囊”,实为混淆词义。

该词反映了清代财政制度的特点,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官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特殊手段。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郎潜纪闻》《清史稿》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褊阨篰屋彩蒨臣民出处抵还短秤鹅鸭之争法向加速度匪难割肉补疮共聚物公明正大灌佛过称国祸红白喜事弘辩悔赖混进混挠交援节廉节召矜厉空峡蓝袍历书流萤露水姻缘谬惑殁身女岐女婿庞厘佩青淇澳情投谊合气势磅礴漆桶底脱气味乳床润屋润身散犯升玄勝狀水鸮顺次死愤蒐畋素沙吐噏免麻温顺五袴相欺岘山泪夏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