鬯草的意思、鬯草的詳細解釋
鬯草的解釋
香草名。又名郁金香草。古代釀造郁鬯酒的原料。 漢 王充 《論衡·儒增》:“ 周 時天下太平, 越裳 獻白雉, 倭 人貢鬯草。”《周禮·春官·鬱人》“和鬱鬯” 唐 賈公彥 疏:“《王度記》雲‘天子以鬯’及《禮緯》雲‘鬯草生庭’,皆是鬱金之草,以其和鬯酒,因號為鬯草也。”
詞語分解
- 鬯的解釋 鬯 à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釀黑黍而成。 同“暢”。 筆畫數:; 部首:鬯; 筆順編號: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鬯草”的詞義解釋如下:
鬯草(拼音:chàng cǎo)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香草,又名郁金香草。其核心含義與用途如下:
-
基本定義
鬯草是古代釀造祭祀用酒“郁鬯”的原料。這種酒主要用于宗廟祭祀、重大禮儀場合,具有濃郁的香氣,被視為神聖之物。
-
文獻記載
漢代王充《論衡·儒增》曾提及:“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此處将鬯草與白雉并列,表明其在當時屬于珍貴貢品,可能産自特定地域。
-
相關背景
- 鬯酒:用鬯草與黑黍釀制而成,是周代祭祀中的重要祭品。《禮記》記載其用于“祼禮”(祭祀時以酒灑地)。
- “鬯”字本義:甲骨文中“鬯”字象形為酒器,後引申為祭祀用香酒,進一步衍生出“暢達”“旺盛”等抽象含義。
由于現存曆史文獻對鬯草的具體植物學分類記載較少,現代學者多推測其為古代對某種芳香植物的統稱,可能包含郁金、茅香等成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周禮》《說文解字》等古籍及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鬯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香氣彌漫的草藥”。拆分部首可以分為鬯(香料)和草(植物)。鬯的部首是鬯,草的部首是艹。鬯的筆畫數是9,草的筆畫數是12。鬯草來源于古代祭祀活動中用于焚燒的香料的一種草本植物,散發出香氣。繁體字為鬯莪。
在古時候,鬯草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而今所使用的現代漢字寫法是經過曆代文字整理和規範化後确定的。例句:這束鬯草散發出濃郁的香味,給整個房間增添了清新的氣息。
其他相關詞語有:鬯香(指焚燒的香料)、草藥(指草本植物藥材)、香氣(彌漫的香味)。反義詞可以是臭草(散發出難聞氣味的草藥)。
請注意,以上是關于“鬯草”這個詞的想當然的了解。如果你需要更詳細和準确的信息,請查閱相關的字典或百科全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