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唐 張謂 《别睢陽故人》詩:“少小客遊 梁 ,依然似故鄉。”《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丁戍 ﹞客遊 北京 ,途中遇一壯士,名喚 盧彊 。” 清 毛嶽生 《贈奉直大夫福建台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君繼娶 灊山 徐氏 ,有裝送,君悉出以償負,仍不足,乃遂客遊至殁。” 周詠 《雜詩》:“客遊無可樂,垂涕望故鄉。” 陶成章 《浙案紀略·濮振聲傳》:“ 濮振聲 與其友 周鑑 ……等,均以善馭客遊,見稱鄉裡。客遊亦均仰望而崇拜之。”
(2).指在外寄居或遊曆之人。
在外寄居或遊曆。《史記·刺客列傳》:“而 聶政 謝曰:‘臣幸有老母,家貧,客遊以為狗屠。’” 南朝 宋 鮑照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客遊厭苦辛,仕子倦飄塵。” 宋 戴複古 《廬陵城外》詩:“客遊鄉土别,景物隻同然。” 清 吳敏樹 《書毛西垣<黔苗竹枝詞>》後:“故友 毛西垣 孝廉客遊 貴陽 時,取 黔中 苗俗事,以其族類舉之,各為詠歌,成《竹枝》百首。”
“客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客遊”指在外寄居或遊曆的行為或狀态,既可作動詞(遊曆外地),也可作名詞(指代這類人)。例如:
現代語境中,“客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例如:
需注意與“客遊”為異體字關系,含義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客遊(kè yóu)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客”和“遊”兩個字。
“客”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8個筆畫;“遊”字的部首是“氵”,總共有12個筆畫。
“客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人們的旅行和遊覽。
在繁體字中,客遊的寫法為「客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客遊的寫法是「客遊」。
1. 他喜歡到各地客遊,領略不同的風景和文化。
2. 放假期間,我們計劃去客遊幾個古鎮。
客棧、客廳、遊玩、遊客、遊覽等。
旅行、旅遊、遊逛、觀光等。
居住、停留、宅在家中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