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志的一種。記錄一郡山川、物産、人文等情況的書。 宋 範成大 著有《吳郡志》。 清 方文 《山行八詠·東古山》:“郡志名 東古 ,村人號 比山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古無類書,無字書,又無字彙,故《三都》、《兩京》賦,言木則若幹,言鳥則若幹…… 洛陽 所以紙貴者,直是家置一本,當類書、郡志讀耳。”
“郡志”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地方志書,主要記錄某一郡(相當于現代縣級行政區)的地理、曆史、物産、人文等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郡志屬于地方志的範疇,由官員或學者編纂,内容涵蓋一郡的山川地貌、物産資源、行政事務、文化風俗等。例如宋代範成大的《吳郡志》是典型代表。
郡志不僅是曆史文獻,更被視為文化遺産。例如清代方文在《山行八詠》中引用郡志考證地名,袁枚的《隨園詩話》也提到其作為類書的用途。
現代語境中,“郡志”可比喻對某一領域有深入研究的人或事物,如“他堪稱當代地方史的郡志”。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吳郡志》等古籍,或查閱地方志研究專著。
《郡志》是指一部記錄某個地區曆史、地理、人文等各方面情況的地方志書。它是中國古代地方史志中的一種,通常由地方政府編纂,包含了對該地區行政區劃、自然地理、人文曆史、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詳細記載。
《郡志》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其中“郡”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郡縣行政區劃有關的概念;“志”則是另一個部首,表示記錄文件或志書的含義。 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郡:部首為阜(丘字旁),總共有10畫。
志:部首為心,總共有7畫。
《郡志》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制度。在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分為九州、州、郡、縣四個級别,郡是其一級行政區域。為了對這些地區進行詳細的記錄和管理,地方政府就編纂了相應的志書,其中包括了對地區的各種情況的詳細記載,這就是《郡志》的起源。
《郡志》的繁體字為「郡誌」。
在古時候,字體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郡志》這個詞,古代的漢字寫法是「郡誌」,與現代的寫法相比略有差異。
1. 該地區的《郡志》詳細記載了該地的曆史、地理和人文情況。
2. 他研究了許多地方的《郡志》,為研究地方曆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1. 郡縣: 表示地方行政區劃的基本單位。
2. 郡城: 表示郡政府所在的城市。
3. 志書: 表示詳細記錄某一方面情況的書籍。
1. 郡志狀:指類似《郡志》的地方志書,記錄着某個地區的情況。
2. 地方志:與郡志意義相近,都是記錄地方各種情況的志書。
1. 中央史志:與地方志相對應,記錄的是國家中央行政區劃的情況。
2. 區域研究:強調對地區特定問題展開的深入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