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通訊社或報館派往各地采訪新聞的人。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 英國 訪事人 亨利那門 雲, 日本 皆用新式苗也理地鎗。”亦省稱“ 訪事 ”。 嚴複 《有如三保》:“本舘數日前接到泰西訪事友人一信,今略陳之。” 魯迅 《墳·******主義》:“我曾經也略略猜想過這些謠诼的由來……連常識也沒有或别有作用的新聞訪事和記者。”
“訪事人”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訪事人(拼音:fǎng shì rén)指舊時通訊社或報館派往各地采訪新聞的專職人員,相當于現代的“記者”或“新聞通訊員”。該詞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文獻中較為常見。
職能定位
訪事人主要負責收集、報道地方新聞,尤其在電報技術普及前,需通過實地走訪獲取信息。例如,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提到英國訪事人亨利那門對日本軍事技術的報道。
簡稱與演變
該詞常被簡化為“訪事”,如嚴複《有如三保》中提到的“泰西訪事友人”,魯迅《寡婦主義》中也用“新聞訪事”指代記者。
現代適用性
隨着新聞行業術語的發展,“訪事人”已逐漸被“記者”“通訊員”等取代,現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訪事人”反映了早期新聞業的運作模式,其定義和用例可通過《盛世危言》等文獻進一步驗證。如需具體引文或擴展背景,可參考、4、5的原始出處。
《訪事人》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詞語,由“訪”和“事人”組成。這個詞的意思是“來訪的人”或者“詢問事情的人”。它可以指代到某個地方訪問或詢問事情的人。
段落2: 構造、部首和筆畫拆分《訪事人》可以看出,它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個字“訪”是由左右結構,左邊是意指問訊的手,右邊是表示口的形狀,表達了詢問、訊問的意思。它的部首是言字旁(讠),總共有7畫。
第二個字“事人”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事”字,下面是“人”字。事字旁是由四畫的“工”字旁,表示與工作、事情有關。人字則是表示人的形狀。事人總共有9畫。
段落3: 來源和繁體《訪事人》這個詞的起源并不确定,可能是源于古代漢語的口頭用法,後來被正式漢字系統化。它在現代漢字中是以簡體字書寫,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形式。
段落4: 古時候漢字寫法及例句在古代,使用不同的漢字寫法是常見的。關于《訪事人》這個詞,古時候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寫法,如“訪事人”、“訪事之人”等。這個詞可以用來給一個人描述訪問某地或者與人讨論事情的狀态,例如:“他是今天來訪事人。”
段落5: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訪事人》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訪客”、“訪問”、“事務員”等。而與《訪事人》意思相近的詞有“訪客”、“詢問者”、“咨詢者”。相反義的詞可以是“受訪者”、“不問事”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