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犒勞軍士。《漢書·陳湯傳》:“ 湯 止疏言:‘臣與吏士共誅 郅支單于 ,幸得禽滅。萬裡振旅,宜有使者迎勞道路。今司隸反逆收繫按驗,是為 郅支 報讐也。’上立出吏士,令縣道具酒食以過軍。” 宋 蘇轼 《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詩:“篙竿繫舸菰茭隔,笳鼓過軍鷄狗鳴。” 蔣禮鴻 曰:“‘過軍’就是給軍士吃。”參閱《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過》。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過軍”一詞屬于古漢語軍事用語,其核心含義為軍隊的調動、行軍或駐紮,具體釋義如下:
“過”的本義
源自《說文解字》:“過,度也”,指經過、跨越空間或時間(如行軍、轉移)。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軍”的本義
《說文解字》:“軍,圜圍也”,本指軍隊營壘,後引申為軍隊編制單位。
來源:《說文解字》。
“過軍”為動賓結構,常見兩種含義:
軍隊行軍通過某地
例:《資治通鑒·唐紀》:“吐蕃過軍渭北,掠民畜而去。”
釋義:指軍隊途經特定區域。
來源:《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軍隊臨時駐紮
例:《宋史·兵志》:“邊城過軍,需供糧草。”
釋義:強調軍隊短暫停留、駐紮。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校勘本。
軍事調度場景
南宋《武經總要·前集》:“凡過軍險隘,必先偵候。”
釋義:強調行軍時對險要地形的偵察。
來源:宋代官修軍事著作《武經總要》。
軍需供給記錄
明代《紀效新書》:“過軍之處,地方官備糧秣。”
釋義:反映軍隊駐紮時的後勤保障制度。
來源:戚繼光《紀效新書》萬曆刻本。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7頁:
過軍(guò jūn)
① 軍隊經過。
② 軍隊駐紮。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0年修訂版。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定向至專業數據庫,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現代辭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查詢“過軍”詞條。)
“過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基本含義:指經曆過戰争或在軍隊中曆練,具備豐富的軍事經驗。
擴展解釋:
核心釋義:犒勞軍士,即用酒食等慰勞軍隊。
出處與用例:
八百裡褊介補短不折不扣谄邪朝衣澄淨成連擔愁憺憺谠辭達信典秩低級趣味荳蔻恩牛怨李坊官鳳蔔負釜高跷骨梗跪乘號呼合兵紅禀劃一不二狐白裘驕富老兵瞵睨溜跑鸾渚客鹿挺面皮民房末季内存乾阿妳奇表青邱氣洶洶全粹人鬲三般兩樣閃現神獸水筒桃夭李豔梯橋桐華外徭婉奕帷鼎五四青年節武蜼掀然憲谕小味枭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