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見的意思、末見的詳細解釋
末見的解釋
淺薄的見解。多用作謙詞。《魏書·李彪傳》:“然恩發至衷,未著永制,此愚臣所以敢陳末見。”《北齊書·杜弼傳》:“蓋辨之者未精,思之者不篤,竊有末見,可以覈諸。”
詞語分解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 見的解釋 見 (見) à 看到:看見。罕見。見微知著。見義勇為。見異思遷。 接觸,遇到:怕見風。見習。 看得出,顯得出:見效。相形見绌。 (文字等)出現在某處,可參考:見上。見下。 會晤:會見。接見。 對事物觀
網絡擴展解釋
“末見”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辨析:
一、核心釋義
-
謙辭用法
指“淺薄的見解”,多用于自謙。例如:
- 《魏書·李彪傳》提到“敢陳末見”,即臣子向君主陳述個人見解時的謙辭。
- 《北齊書·杜弼傳》中“竊有末見”,同樣表達對自身觀點的謙遜态度。
-
可能的誤用情況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久别重逢”,這可能是因字形混淆導緻。
- “末”與“未”形近,但“未見”才表示“沒有見面”,而“末”本義為“末端、次要”,與時間無關。
二、使用場景
- 古籍文獻:常見于古代奏章、文論中,用于降低自我觀點的分量(如“陳末見”“竊有末見”)。
- 現代誤用:需注意避免與“未見”混淆,後者才是表達“未見面”的常用詞。
三、補充說明
- 字形辨析:“末”指事物的末端(如“本末倒置”),而“未”表示否定(如“未來”“未然”)。
- 權威建議:寫作或引用時,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魏書》等古籍用例,避免網絡釋義的誤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魏書·李彪傳》或《北齊書·杜弼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見》的意思
《末見》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再見”,表示告别或離别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見》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拆分後的筆畫數是5畫。
來源
《末見》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揚子江字彙》中,意思是同“再會”或“告辭”。
繁體
在繁體字中,《末見》的寫法是「末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末見》的寫法稍有不同。它以象形的形式表示,「末」表示末端或結束的意思,「見」表示見面。所以結合起來就是“結束見面”或“告别”的意思。
例句
1.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請珍重,末見。
2. 離别之際,我向他揮手說:“末見,希望我們有緣再相聚。”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末日、日出至末、末路、旅途告末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再見、别離、别過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相見、相逢、相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