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纓的意思、飛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纓的解釋

(1).飄散着冠帶。形容匆忙。 南朝 齊 謝朓 《永明樂》詩之九:“飛纓入華殿,屣步出重宮。”

(2).飄着的冠帶。 唐 李百藥 《笙賦》:“拂長袖而善留,絶飛纓以争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纓"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源本義 "飛"表示飄動、疾馳的動态,《說文解字》釋作"鳥翥也","纓"指系冠的帶子,《說文·糸部》解為"冠系也"。二字組合初指冠帶飄動的狀态,常見于古代詩文描寫人物動态。如南朝江淹《雜體詩》中"飛纓入華殿"即描繪冠帶飛揚的入殿場景。

二、引申含義

  1. 代指顯貴身份:古代高官冠冕配有特殊纓飾,《古代漢語辭典》載"飛纓"可借指達官顯宦,如唐代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朝攜飛纓客,暮狎弄珠人";
  2. 象征自由灑脫:明清小說中常用"飛纓走馬"形容俠客馳騁姿态,如《三俠五義》第三回"但見飛纓照日,寶馬嘶風";
  3. 特殊器物名稱:清代《吳下方言考》記錄江南地區曾稱風筝線軸為"飛纓",取其空中飄旋之意。

主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飛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詩文及詞典解釋中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匆忙
    指冠帶(古代服飾中的絲帶)飄散飛揚,用于刻畫人物行動匆忙的狀态。例如南朝齊詩人謝朓在《永明樂》中寫道:“飛纓入華殿,屣步出重宮”,通過冠帶飄動與腳步急促的對比,展現人物出入宮廷的迅捷。

  2. 飄動的冠帶
    單純描述絲帶或冠纓隨風飄揚的意象。如唐代李百藥《笙賦》中“拂長袖而善留,絶飛纓以争眄”,以“飛纓”襯托宴樂場景的動态美感。

二、延伸解析

建議進一步查閱《謝朓集》《李百藥文集》等原典,結合具體語境深入理解該詞的文學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做親阿爺表征滭弗避宼鄙濫承歡膝下成則為王,敗則為賊沉默寡言琮璜從來倅長雕人冬菜東溟樣東陽瘦多發恩誘法度焚巢蕩穴忿疐氛昬腐精高骞鼓子卯還誨華池黃鐘讙舉灰沒漿人攲側急腳子近安井田空帷闊葉樹老好龍子衣毛毳牛衣泣清風勁節清候鹙子衣日要啬克生蕃霜氛鼠徑姝秀俗忌炭精紙調和鼎鼐停工烏浒武志遐怪象帝下坡不趕,次後難逢希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