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l (native) product] 某地出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農副業産品和手工業産品
(1).當地出産;當地産的物品。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窦七校書》:“漸覺鄉原異,深知土産殊。” 宋 趙昇 《朝野類要·土貢》:“諸州歲貢土産之物也。”《元史·世祖紀九》:“ 江南 四省應辦軍需,宜量民力,勿強以土産所無。” 鄭觀應 《盛世危言·通使》:“各官無論出洋久暫,務将所辦各局,以及地方風土、人情、國政、工藝、土産,隨筆登記,回國進呈。” 俞天白 《危欄》:“我們還順便到集市采購了一些土産。”
(2).當地出生。 清 李漁 《玉搔頭·篾閧》:“小子是 太原 城中一個土産的清客。”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土産漢語 快速查詢。
“土産”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土産指某地出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産品或手工業産品,強調本土性和地域性。例如:陶瓷、竹編、幹菜等均屬于典型土産。
土産側重“本地生産”,特産則強調“本地獨有”。例如:某地種植的普通茶葉是土産,而特定工藝制作的茶葉可能升級為特産。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行業分類,可查看、等來源。
《土産》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産自地方的農産品或特産。它強調了土地和地方的重要性,代表了一個地方的獨特特色和文化。
《土産》的拆分部首是「土」和「産」。
「土」的五筆筆畫數為3,康熙字典部首編號為32,表示土地、泥土。它是一個基本的漢字部首。
「産」的五筆筆畫數為4,康熙字典部首編號為69,意為産業、生育。它也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
《土産》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描述了農産品和地方特色的價值與重要性。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被引申為一種代表特色産品的意思。
《土産》的繁體寫法是「土產」。
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土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此處不做詳細展開。
1. 這個地方以其豐富的土産而聞名于世。
2. 我們去鄉下購買一些新鮮的土産。
3. 這個城市的土産展銷會吸引了很多遊客和購買者。
1. 農産品
2. 特産
3. 土特産
4. 地方特産
5. 土産展
特色産品、本地産品、土特産
外地産品、進口産品、非土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