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局卡的意思、局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局卡的解釋

舊時專管商稅的機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但是局卡衙門的事,我不想幹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局卡”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清代及近代經濟史、財政史時仍會涉及。其核心含義指:

清代及民國初期設立的征收捐稅的關卡機構。具體而言:

  1. 職能定位:

    • 它是官府(“局”)設立的專門用于征收特定捐稅的站點(“卡”)。
    • 主要職能是征收厘金。厘金是清代中後期至民國初年對國内流通貨物征收的一種商業稅,稅率約為貨值的百分之一(一厘),故名“厘金”。“局卡”就是負責在交通要道(水路碼頭、陸路隘口等)設卡,對過往貨物征收厘金的基層征收機構。
    • 除厘金外,部分“局卡”也可能負責征收其他雜捐或落地稅。
  2. 曆史背景與運作:

    • 起源于清代鹹豐年間(約1853年),為籌措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軍饷而設,最初在地方試行,後推廣全國。
    • 通常由省級的厘金總局(或稱厘捐總局、稅厘總局等)管轄,在地方上分設分局(或稱厘局),分局之下再在交通節點設立具體的征收點,即“局卡”或“厘卡”。
    • 局卡的設置往往過密,導緻重複征稅、稅吏盤剝,嚴重阻礙了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是近代中國備受诟病的一種稅收制度。
  3. 引申含義:

    • 由于其曆史作用多為負面,“局卡”一詞有時也泛指阻礙事物發展、增加負擔的關卡或障礙,但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局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舊時專管商稅的機構,屬于清代至民國時期負責征收商業稅款的官方部門。這類機構通常設在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對過往貨物進行稽查和征稅。

  2. 文獻出處
    該詞在晚清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中被明确使用:“但是局卡衙門的事,我不想幹了。”,說明該詞在當時社會語境中的實際應用。

  3. 詞源分析

    • “局”:指官府設立的專職機構(如“教育局”“郵政局”),源自古代行政單位劃分。
    • “卡”:原指關卡或稅卡,引申為征稅點。讀音存在兩種可能:現代多讀作kǎ,但部分詞典注音為qiǎ(如滬江詞典),可能受方言或曆史讀音影響。
  4. 現代使用
    隨着稅收制度現代化,“局卡”一詞已退出日常用語,現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中。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近代中國稅收制度變遷》等專著(來源:、5、7的綜合推論)。

别人正在浏覽...

不欺屋漏倉皇昌懋炊餅邨煙達因等别坊場沸稠焚巢蕩穴附禺格非狗中乖滑含垢匿瑕哄搶蝴蝶角鸱交泰節度使鸠形雞蹠爵谥舉眼舉胔開身科戒連貫性緑帽子眊燥馬上房子美俗冕弁秘室棋跱羣好人立人力車柔嘉賽車士習手八叉書名號四庫全書孫武停床推導橐泉宮讬醉瓦崗軍惋失文昌帝君舞龍誤入歧途廂吏香帏嫌惎現時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