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peasant uprising army in the Sui Dynasty] 隋末翟讓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韋城瓦崗寨(今河南滑縣)為根據地,是使隋王朝覆滅的主力軍之一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中的重要軍事力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瓦崗軍由翟讓于隋大業七年(611年)在河南滑縣瓦崗寨創立。最初以劫掠運河商旅為主,後經徐世績建議調整戰略,發展為有組織紀律的起義軍。其名稱來源于根據地瓦崗寨,"瓦崗"本為春秋時期地名,因地勢起伏得名。
在民間語境中,"瓦崗軍"衍生為成語,比喻缺乏正規訓練的弱勢隊伍。但需注意這與曆史真實的瓦崗軍戰鬥力形成反差,主要源于文學演繹。
注:如需完整年表或更多人物細節,可查閱等來源。
《瓦崗軍》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群無能或無用的人,沒有實際戰鬥能力,隻會在後方觀望的人群。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隻會指揮别人,卻不會親自動手的人。
《瓦崗軍》由三個字組成:
1.瓦(wǎ) - 部首為瓦,由丿和木組成,共4畫。
2.崗(gǎng)- 部首為山,由山和岡組成,共8畫。
3.軍(jūn) - 部首為冖,由冖和君組成,共9畫。
《瓦崗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水浒傳》第19回:“聖旨分将,定下瓦崗軍,領會定身術。” 在小說中,瓦崗軍是指一支由一群無用的高官組成的軍隊。
繁體字為「瓦崗軍」。
在古時候,「軍」字的寫法比現在稍有不同。它由十和冖組成。冖在古時候寫作宀,共7畫。所以在古漢字寫法中,「軍」字共有13畫。
1. 這些領導隻會指手畫腳,真是一支瓦崗軍。
2. 不要指望這群人有任何創造性,他們隻是一群瓦崗軍。
1. 瓦崗小組 - 指無效果或無實際意義的小組。
2. 無用之人 - 類似于瓦崗軍,指沒有用處或無貢獻的人。
3. 旁觀者 - 指在一旁觀看卻不參與的人。
1. 後方觀望者
2. 指手畫腳者
1. 真正戰鬥者
2. 親力親為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