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立的意思、拱立的詳細解釋
拱立的解釋
肅立,恭敬地站着。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自日宴至于夜分,終不敢就坐,拱立於前。”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孫奭侍讀上益莊》:“ 孫奭 尚書侍讀 仁宗 前,上或左右瞻視,或足敲踏牀,則拱立不讀。”《水浒傳》第一○九回:“話説當日 宋江 升帳,諸将拱立聽調。”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性恭謹》:“﹝ 何煟 ﹞每得各省同寅親友公文書啟,命僕開函時,必起而拱立,兩手捧誦,誦畢,然後坐。”
詞語分解
- 拱的解釋 拱 ǒ 兩手抱拳上舉,以表敬意:拱手。拱揖。 兩手合圍:拱抱。拱木。拱璧。 環繞:拱衛。拱護。拱北(衆星環衛北極星)。 聳起,隆起,彎曲成弧形:拱肩縮背。拱頂。拱門。拱橋。 向上或向前推,頂動:拱芽。
- 立的解釋 立 ì 站,引申為豎起來:立正。立櫃。立足(a.站得往腳;b.處于某種立場)。立場。屹立。頂天立地。 做出,定出:建立。設立。樹立。立意。************。 存在,生存: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馬上,即刻:立
網絡擴展解釋
“拱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ǒng lì,其核心含義是肅立、恭敬地站立,通常表現為雙手合拱的姿勢,以示尊敬。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動作描述:指人直立時雙手合攏于胸前或身體兩側,保持莊重姿态。這一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祭祀或正式場合,表達對尊長、神明或重要儀式的敬意。
2.曆史與文學出處
- 唐代文獻:如《玄怪錄·齊推女》記載“拱立于前”,描述侍從恭敬站立的情景。
- 宋代記載:孔平仲《孔氏談苑》提到,孫奭在仁宗面前若見皇帝分心,便“拱立不讀”,體現臣子的禮儀。
- 明清小說:《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中,人物“到省牲所拱立”參與祭祀;《水浒傳》中也有“諸将拱立聽調”的描寫。
3.使用場景
- 禮儀場合:如祭祀、典禮等需肅穆的儀式。
- 古代社會規範:臣子面見君主、晚輩侍奉長輩時常用此姿态。
- 考古發現:漢代陶俑中可見“拱立俑”,反映古代禮儀文化的實物證據。
4.相關詞語
- 近義詞:肅立、伫立、侍立。
- 反義詞:箕踞(隨意坐卧)、倨傲(傲慢無禮)。
5.注意
- 部分資料(如)将“拱立”解釋為“團結一緻”,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主流含義仍以“恭敬站立”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儒林外史》《水浒傳》等作品,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拱立
《拱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拱(gǒng)和立(lì)。
部首和筆畫
拱的部首是手,擁有手字旁。它共有6個筆畫。立的部首是立,擁有立字旁。它共有5個筆畫。
來源
《拱立》是以立在拱的上方的意象來表達,拱指兩個手掌相互抱起的樣子,凸出,形狀呈弧形。立表示立起。
繁體
《拱立》的繁體寫法是「拱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拱的寫法有時是用手字旁寫,有時是用囗字旁加手字旁來寫。立的古字形是一個豎直的筆劃。
例句
1. 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拱立這個項目。
2. 拱立的拱門在古建築中常常出現。
組詞
拱雲、拱橋、拱衛、獨拱、拱手而立
近義詞
托舉、支撐、擡起、舉起
反義詞
垂挂、下降、塌陷、倒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