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刷的意思、括刷的詳細解釋
括刷的解釋
搜括。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一:“ 立 又封諸内藏庫,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銀,命百官分坊陌窮治之。”
詞語分解
- 括的解釋 括 ò 紮,束:括發(束起頭發)。括約肌。 包容:包括。概括。總括。囊括。 括 ā ㄍㄨㄚˉ 榨取,搜求:搜括(亦作“搜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刷的解釋 刷 ā 用成束的毛棕等制成的清除或塗抹的用具:刷子。毛刷。闆刷。 擦拭,塗抹,清洗:刷牙。刷牆。刷洗。印刷。刷恥(洗雪恥辱)。 剔除,淘汰:刷選(剔除)。刷掉。 刷 à ㄕㄨㄚˋ 〔刷白〕色白而略
專業解析
“括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古籍用例進行考釋:
-
單字釋義:
- 括:本義指結紮、捆束(《說文解字》:“絜也”)。引申為包容、包括(如“囊括”),也指搜求、尋求(如“搜括”)。在特定語境下,亦指箭的末端(《釋名·釋兵》:“括,關也,所以拘弦也”)。
- 刷:本義指清掃、揩拭(《說文解字》:“刮也”)。引申為清除、淘汰(如“刷選”),也指印刷時塗抹墨汁或顔料、塗抹的工具(如“印刷”、“牙刷”)。
-
組合釋義:
“括刷”一詞在古代文獻中主要見于農具或器物名稱,指一種兼具聚攏和清除功能的工具。
- 農具義: 特指一種用于聚攏谷物、清除雜質的農具。其作用類似于耙子或掃帚,能将散落的谷物(如麥粒、稻谷)聚攏成堆(“括”),同時利用齒或帚毛清除混入的塵土、碎屑或稃殼(“刷”)。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十一有載:“麥钐、麥綽、麥籠,三物而一事……麥籠、竹編芟底,底平口綽,廣可六尺,深可二尺,載以木座,座帶四碥,用轉而行。芟麥者腰系鈎繩牽之,且行且拽,就借使刀向前綽麥,乃覆籠内。籠之勝不過三四畝,乃積于田。其法比之刈獲,功多效速。括刷之利,即此器也。”(此例說明“括刷”是形容麥籠等工具的功能:聚攏麥子并清除雜質)。
- 引申義/其他器物: 可能也指具有類似功能的清掃工具,如一種掃帚,既能将垃圾掃攏(括),又能掃淨(刷)。此義項較農具義更為罕見,需具體語境判斷。
-
古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 《農政全書》(明·徐光啟):如上文所引,是“括刷”作為農具功能描述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文獻依據。該書詳細記載了當時的農業技術和工具。來源:可參考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中的《農政全書》影印本或權威點校本(鍊接示例需具體到可訪問的館藏或電子資源,此處僅提供來源名稱)。
- 《說文解字》(漢·許慎):提供了“括”與“刷”單字的本義,是理解複合詞的基礎。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國學大師”等古籍數據庫。
- 《集韻》、《正字通》等字書: 可能收錄“括”或“刷”的引申義或古義,有助于理解其在複合詞中的含義。來源:各類古籍叢書或專業字典辭書。
“括刷”主要是一個古代農具相關詞彙,指一種能聚攏谷物并清除雜質的農具(如麥籠等)或其功能。其核心含義在于結合了“聚攏”(括)和“清除”(刷)兩個動作。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消亡,僅見于古籍研究或農史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
“括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括刷(拼音:kuò shuā)意為“搜括”,指通過強制手段征收或掠奪財物。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官府或當權者對民衆財産的強行征斂。
二、出處與用例
- 文獻來源:元代劉祁《歸潛志》卷十一記載:“立又封諸内藏庫,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銀,命百官分坊陌窮治之。”
- 曆史背景:此例描述了金朝官員在戰亂時期對京城金銀的強制征收行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三、讀音與結構
- 讀音:以《漢語大詞典》為準,讀作“kuò shuā”(部分詞典标注為“guā shuā”,但主流文獻采用前者)。
- 構詞:由“括”(意為搜求、包括)和“刷”(此處引申為清除、掠奪)組合而成,強調全面、徹底的搜刮。
四、相關詞彙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重編國語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芭蕾舞傍支爆竿别室比幹鉢拏簸土揚沙單宗刀砺凋疏疊次鬥艶争妍咄諾返璧高步高碳鋼故器寒英黑冊子華清池溫泉晦夜澆薄傑然僅次于竟至簾鈎六關疬瘍風龍唇鑼經毛刺駡辱玫瑰色面陳密舉末用嗫嚅翁攀攣飄篷平議披拭蒲艾愆失栖庇啓惕泉币腮腺炎撒水拿魚耍蠻耍歪掉猴數參疏決托死外順問諸水濱顯武遐阻西方世界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