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嗣的意思、絶嗣的詳細解釋
絶嗣的解釋
1.斷絕嗣續。
詳細解釋
斷絕嗣續。《國語·魯語下》:“以是承君之官,餘懼 穆伯 之絶嗣也。”《新唐書·李勣傳》:“皇後無子,罪莫大於絶嗣,将廢之。”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楔子:“師父道在下絶嗣……如何得有這子嗣,師父一發與迷人指路者。”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配享》:“東廡諸王,國初惟以 武功郡王 等四人配享,蓋以其絶嗣故也。”
詞語分解
- 絶的解釋 絶 é 見“絕”。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嗣的解釋 嗣 ì 接續,繼承:嗣後(以後)。嗣歲(來年)。嗣響(繼承前人之業,如回聲之相應)。嗣徽(繼承先人的美德、聲譽)。 子孫:後嗣。嗣子。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絶嗣”是漢語詞彙,現多寫作“絕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發音與基本含義
- 拼音:jué sì(注音:ㄐㄩㄝˊ ㄙˋ)
- 核心含義:指家族或家庭沒有子嗣繼承,導緻血脈斷絕。傳統語境中強調“無子孫傳宗接代”,如《國語》記載“餘懼穆伯之絶嗣也”。
二、詳細釋義
-
傳統用法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家族繼承危機或政治身份斷絕。例如:
- 《新唐書·李勣傳》提到“皇後無子,罪莫大於絶嗣”,反映子嗣對封建繼承制度的重要性。
- 元代戲曲《劉弘嫁婢》中“絕嗣”被視作人生缺憾,需通過善行化解。
-
現代擴展
當代可引申為文化傳承斷裂或人口問題,如低生育率導緻的社會結構變化(需注意此用法非傳統核心義,屬延伸解釋)。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絕後、斷嗣、無後
- 反義詞:子孫滿堂、香火鼎盛
四、文化背景
古代中國重視宗法制度,“絕嗣”不僅是家庭悲劇,更涉及社會地位與祭祀延續,如《左傳》提及“絕嗣”與“絕祀”并列,凸顯其倫理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絕嗣》這個詞是指家族後代中沒有繼承者或者絕嗣家族中斷。它的拆分部首是"絕"和"嗣",其中"絕"是由"纟"和"色"組成,表示斷絕、終止的意思;"嗣"是由"口"和"火"組成,表示接替、繼承的意思。根據筆畫計算,"絕"部為8畫,"嗣"部為12畫。
《絕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在封建社會中,家族血脈的延續對于維系家族的聲譽和地位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家族沒有繼承者,代表着這個家族将會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逐漸衰落下去。因此,《絕嗣》這個詞彙在古代非常重要。
在繁體字中,《絕嗣》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絶嗣"。
古時候,《絕嗣》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因為隨着曆史的演變,漢字的形态也經曆了一些改變。不過,《絕嗣》這個詞在古代的含義以及對于家族延續的重要性是一樣的。
以下是關于《絕嗣》的例句:
1. 家族中斷絕嗣,使得整個家族的聲望逐漸下降。
2. 這個家族曆經千年,從未出現過絕嗣的情況,至今依然繁榮。
與《絕嗣》相關的組詞有:
絕後(家族斷代絕嗣)
絕種(物種滅絕)
絕世(無可匹敵的傑出)
繼嗣(接替家族血脈的繼承人)
與《絕嗣》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絕續(中斷、斷絕)
絕脈(家族斷嗣)
絕後(沒有子嗣)
與《絕嗣》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生轉(生子後繼)
延續(延長、維持)
興盛(繁榮、發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