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遏阻 ”。
“遏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遏岨(拼音:è qū)意為“阻止;攔住”,常用于描述對某事物或行為的阻擋。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
《水經注·河水三》(北魏·郦道元)
例句:“呂梁在離石縣西,今于縣西曆山尋河,并無遏岨。”
此處描述地理環境中的自然阻隔。
《敕建永濟橋記》(明·李時)
例句:“衆水漫流故道,運軍遏阻。”
指水流對軍事運輸的阻礙。
“遏岨”與“遏阻”為同義詞,可互換使用。例如《漢語大詞典》中标注:“遏阻,亦作‘遏岨’”。
現代語境中更推薦使用“遏阻”“阻止”等常見詞彙,表達更清晰。若需研究古籍或文學創作,可結合具體語境使用“遏岨”以增強文言語感。
遏岨(è zhū)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字,字義為限制、抑制、遏制。
遏岨的部首為山字旁,拆分部首後,遏字剩下的部分稱為岨部。遏岨總共有12個筆畫。
遏岨最早出現在《漢語大字典》中,是由字形相近的其他漢字推派而來。
遏岨的繁體字為“遏崒”,在繁體字中,岨部上面多加了一個“山”字旁。
古時候的遏岨寫法略有不同,其“岨”部分寫作“且”,整個字形變為“遏且”。
1. 我們應該遏岨暴力行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2. 政府決定采取措施來遏岨犯罪行為的蔓延。
1. 遏止:停止、制止。
2. 遏制:限制、阻止。
3. 遏逆:截止、打消。
4. 遏阻:制約、阻隔。
限制、制止、抑制
放任、寬容、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