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逮訊的意思、逮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逮訊的解釋

逮捕審訊。《明史·王儀傳》:“ 鸞 訴於帝,逮訊斥為民,卒。”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大峪山用舍》:“上怒,命錦衣逮訊。”《清史稿·巴布海傳》:“内監逮訊,不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逮訊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由“逮”和“訊”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逮捕并審訊,多用于古代司法或公文語境。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逮(dài)

    • 本義:捕獲、捉拿。

      《說文解字》釋為“逮者,及也”,引申為追捕罪犯。

      來源:《說文解字·辵部》(線上查閱

    • 司法引申:特指官府依法拘捕嫌疑人。

      如《漢書·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皆逮治。”

  2. 訊(xùn)

    • 本義:審問、查問。

      《說文解字》注:“訊,問也。”

      來源:《說文解字·言部》(線上查閱

    • 司法引申:指正式審訊案件。

      如《周禮·秋官》:“三訊而後斷。”


二、合成詞釋義

逮訊 =逮捕 +審訊,強調司法程式中從拘捕到審問的完整過程。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逮訊:逮捕審問。

    引《清史稿·刑法志》:“凡逮訊,必以證佐具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3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拘捕并審訊。

    例句:清代案牍“着即逮訊,以正國法”。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14年版,第285頁)


四、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屬古代司法術語,明清公文常見,現代漢語已罕用。其使用需滿足兩個條件:

  1. 主體為官方機構(如衙門、錦衣衛);
  2. 對象涉及刑案嫌疑人。

    例如:

    《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禦史劾其貪墨,诏逮訊于大理寺。”

    來源: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古籍線上閱讀


“逮訊”是古漢語中表示“逮捕并審訊” 的司法專有動詞,強調官府對涉案人員的強制拘捕與正式問案流程。其語義嚴謹,適用于曆史文獻或法律史研究,現代日常語言已被“抓捕審訊”“偵訊”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逮訊”是一個法律司法領域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逮捕并審訊的司法程式,通常用于古代案件處理。例如《清史稿》記載的“内監逮訊,不承”即指對涉案人員進行抓捕和審問。

二、發音與詞源

三、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明清時期的官方文獻,如:

  1. 《明史·王儀傳》記載官員被“逮訊斥為民”,即抓捕審問後削職。
  2.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描述皇帝下令“錦衣逮訊”,體現錦衣衛參與司法。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文獻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使用“逮捕審訊”“拘捕審問”等現代術語。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辔鼻衄不辨真僞不勞而成測量标石成算成月弛壞充诎楚漢成臯之戰骀背鶴發竳竳二皇飛弧诽議分好荒遠火紙撚兒鹘尾葉簡弛撿荒牋書羁窭金錢進退可否錦帙理安缭垣鈴網溜亮埋覆珉珣彌尾青攀接偏生千瘡百痍青缟氣體日鍛月煉軟脂三已善地山枯石死舍道用權沈晖適齡水力資源順注四景四攝算課桫椤探求天行證候挑子挺節玩讀五流襄陽礮小歲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