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屍蹷 ”。
屍厥是中醫病證名,屬于厥證範疇,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危重病症。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症狀 屍厥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為核心表現,伴四肢逆冷、呼吸微弱、脈象極細或難以觸及,狀如昏死。患者雖生命體征微弱,但若及時救治可恢複,重者可能長期昏迷甚至死亡。
二、病因病機
三、治療與急救
四、注意事項 需與普通暈厥鑒别,後者多短暫且自行恢複。屍厥屬急危重症,應及時送醫,避免延誤救治時機。
附:古籍記載 《素問·本病論》描述為“神遊失守其位”緻五屍鬼幹人而暴亡;《醫林繩墨》指出其與受驚、中惡之氣相關。
屍厥(shī jué)是一個漢字詞,其拼音為shī jué。屍表示死屍,厥表示不能動彈、昏迷。因此,屍厥的含義是指人或動物死亡後全身僵直、無法動彈的狀态。
屍的部首是屍部,厥的部首是厶部。屍的筆畫數為3畫,厥的筆畫數為6畫。
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屍+巴,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救+或。而在古代漢字中,屍厥的寫法有所變化,表示屍厥的字形由屍+表示意義的另一部分組合而成。
1. 受傷後,他倒在地上,屍厥不醒。
2. 在電影中,屍厥的場景讓觀衆感到緊張和恐懼。
1. 屍骸(shī hái):指屍體的遺骸。
2. 屍體(shī tǐ):指死去的人或動物的身體。
屍厥的近義詞有:屍體僵硬、僵屍狀态。
屍厥的反義詞是生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