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膚木的别名。 明 楊慎 《丹鉛續錄·樹鹽》:“ 陳藏器 《本草》:‘鹽麩樹,一名叛奴鹽, 蜀 人謂之酸桶。《博物志》雲:酸桶七月出穗。’”
“酸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酸桶”是鹽膚木的别名,屬于植物名稱。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楊慎的《丹鉛續錄·樹鹽》中引用的《本草》記載:“鹽麸樹,一名叛奴鹽,蜀人謂之酸桶。”
别名來源
補充說明
鹽膚木為漆樹科植物,其枝葉可寄生五倍子蚜蟲形成蟲瘿(即五倍子),是傳統中藥和工業原料。古書記載其“七月出穗”,可能與花期或果期相關。
參考資料
如需更多植物學細節,可查看《丹鉛續錄》或《本草》相關條目,或參考現代植物分類資料。
酸桶,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漢字詞語。它由“酸”和“桶”兩個字組成。
根據漢字拆解規則,酸桶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酉和木。其中,“酉”是一個獨體字,表示酒或釀酒器皿;“木”是一個常見的框圖部首,表示與木頭相關的事物。
按筆畫順序計算,酸桶的總筆畫數為12畫。(酸:9畫,桶:3畫)
酸桶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觀,由其組成的漢字表示一種用于釀制或儲存酸性食品的容器。酸桶在古代常用于儲存醬菜、酸菜等食品。
由于簡化字推廣之後,繁體字并不常見。不過,酸桶的繁體字為「酸桶」,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酸桶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不存在大的差異。
1. 他們用酸桶儲存了大量的醋和醬菜。
2. 酸桶中的食物散發着一股濃郁的酸味。
酸桶的一些相關詞語有:酸菜桶、酸梅桶、酸奶桶、酸黃瓜桶等。
酸桶的近義詞包括:酸缸、酸罐、酸器等。
由于酸桶是一個具體的物體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