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危的意思、逼危的詳細解釋
逼危的解釋
謂攻逼敵方險要之處。《尉缭子·攻權》:“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錯絶其道,栖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
詞語分解
- 逼的解釋 逼 ī 強迫,威脅:逼迫。逼促。逼命。逼使。逼問。逼租。逼債。 切近:逼近。逼真。逼視。逼肖(刼 )(很相似)。 狹窄:逼仄。逼側。逼狹。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網絡擴展解釋
“逼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基本構成與發音
- 拼音:bī wēi
- 結構:由“逼”(迫近、威逼)和“危”(危險)組成,字面意為“危險迫近”。
二、具體含義與用法
-
古代軍事術語
指攻逼敵方險要之處,強調戰術上的主動進攻。
- 出處:源自《尉缭子·攻權》:“卒聚将至,深入其地……使之登城逼危。”
- 示例:古代戰争中,軍隊通過占據險要地形對敵方形成壓迫。
-
現代引申義
形容危險迫在眉睫,局勢極度緊張,帶有緊迫感和不安全感。
- 使用場景:如項目進展受阻、時間緊迫時,可說“項目已逼危到極限,需立即解決”。
- 特點:更側重對危機狀态的描述,而非具體戰術動作。
三、總結與辨析
- 古代用法:專指軍事行動,強調主動攻擊敵方要害(來源以古籍和詞典為主)。
- 現代用法:泛化用于描述緊急危險的情境(多見于現代漢語詞典解釋)。
- 注意:現代使用較少,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籍或軍事讨論,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逼危
逼危是一個古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辶,表示步行的意思)和危(危險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與繁體
逼危一詞最早出現在《辭海》一書中,意為被迫陷入危險之中。它的繁體字為逼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逼危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逼危的寫法為辟危,其中的辟表示避免、躲避。
例句
1. 他不得已逼危而行。意思是他被迫陷入危險境地隻能采取某種行動。
2. 在面臨逼危時,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并采取正确的行動。
組詞
逼危是一個古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面臨危險的情況。組詞方面,可以簡單地将逼危搭配形容詞或名詞,如逼危狀态、逼危行動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危急、險惡、危殆。
反義詞:安全、平穩、穩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