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撅竪的意思、撅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撅竪的解釋

亦作“ 撅豎 ”。猶暴發。《魏書·崔浩傳》:“ 屈丐 家國夷滅,一身孤寄,為 姚氏 封殖……乃結忿於 蠕蠕 ,背德於 姚興 ,撅竪小人,無大經略。”《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報義,而乘時徼利,盜有一方,結怨四鄰;撅豎小人,雖能縱暴一時,終當為人所吞食耳。” 胡三省 注:“撅,與掘同,其月翻。撅豎,言撅起自豎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撅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

  1. 現代常用義
    指人因不滿或生氣而撅起嘴巴的表情,帶有情緒外露的特征。例如:“她撅竪着嘴,顯然對結果不滿意。” 這一用法多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反應。

  2. 古代文獻義
    在曆史典籍中,“撅竪”同“撅豎”,意為“暴發”或“突然崛起”,多含貶義。如《魏書·崔浩傳》中批評某人為“撅竪小人”,暗指其品行低劣卻突然得勢。胡三省注解時強調“撅起自豎立”,突顯其根基不穩、德不配位的特質。

注意:現代使用中,第一層含義更為常見;第二層含義多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曆史文本引用。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撅竪》的意思

《撅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豎起、豎起,是指物體或身體在上下方向上成直線狀的姿态或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撅竪》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的是“扌”部,右邊的是“立”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撅竪》是中國古代形容詞彙的一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和文學作品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撅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對于《撅竪》這個詞,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别。但是基本上,它的形狀和現代漢字寫法沒有太大的區别。

例句

這裡給出一些使用《撅竪》的例句:

  1. 他撅竪起身,昂首闊步走過來。
  2. 小貓撅竪着尾巴,顯得非常可愛。
  3. 他生氣地撅竪着嘴巴,不肯說話。
  4. 她撅竪着眉頭,表示不滿意。

組詞

通過《撅竪》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1. 竪起
  2. 撅嘴
  3. 竪立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撅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豎直、直立、垂直。

與《撅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傾斜、傾倒、平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