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署議的意思、署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署議的解釋

謂上書議事。因上書須署名,故稱。《後漢書·袁安傳》:“ 宋由 懼,遂不敢復署議,而諸卿稍自引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署議”是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由“署”與“議”二字共同構成。從漢語詞典角度可作如下解析:

一、字源釋義 “署”在《說文解字》中解作“部署,有所網屬也”,本義為布置安排,引申指籤署、題寫《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其“簽名;題字”義項,如“籤署”“署名”。“議”在甲骨文中已具議論、商酌之意,《周禮》有“以八辟議邦法”的記載,指官方評議《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複合詞解析 “署議”作為動賓結構複合詞,特指在公文或文書上籤署評議意見的行為。該詞多用于古代官署文書處理場景,如明代《大明會典》載:“凡奏章,六科署議而後行。”現代語境中偶見于司法文書領域,指審判人員籤署合議意見《法學大辭典》)。

三、語用特征 該詞的權威性用法可追溯至《清史稿·職官志》:“部院大臣各署議奏”,體現古代行政決策程式。現代司法體系中,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仍保留“合議庭成員署議”的規範表述《中國司法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署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上書議事”,即通過書面形式向君主或上級提出建議或讨論事項。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袁安傳》:“宋由懼,遂不敢複署議,而諸卿稍自引止。”
(背景:東漢官員因畏懼權勢,不敢在奏章上署名議事。)

3.用法特點

4.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署議”可引申為“籤署協議”(如國際條約、合同等),但此用法更偏向現代漢語的複合詞組合,與古義有别。

5.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等史料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卑碎徧通冰花糖博綜不枉裁核倒還電容器殿帥締素發夢飯鍋反演飛報風浮佛狸覆去翻來敷宣趕腳高簳高文典策共産主義青年團夠着桂闆鹘鸠皓蕩鹘雕惠鮮見識谏诤交牒嘉馔孑孓解了節使巨款礦井昆調臘肥螺江馬坎毛烘烘免歸密利迦羅南北對話炮杖片石剖辨鵲音鼩鼠石季倫豕韋氏四海九州檀維銅城鐵壁吞舟瓦窦文備無名印亵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