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涼颸”。涼風。 南朝 齊 謝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書》詩:“珍簟清夏室,輕扇動涼颸。” 唐 許敬宗 《奉和入潼關》:“是節歲窮紀,關樹蕩涼颸。” 明 屠隆 《昙花記·尼僧說法》:“旭日散松陰,涼颸浣竹林。” ********* 《紅燭·春之首章》:“涼飔挾着濕潤的土氣,在鼻蕊間正沖突着。”
“涼飔”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文學語境中,指代涼爽的微風,常見于古詩文或現代文學作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單字拆解:
文學意象: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釋。
涼飔(liáng xī)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秋風涼爽的意思。
涼飔由“日”和“風”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分别是“曰”和“風”,筆畫分别為4畫和9畫。
涼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來源于古人對風的形象描繪,用于形容涼爽的秋風。在繁體漢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涼飔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的順序有時候會有所差異。
1. 秋天的涼飔吹來,使人感到舒適宜人。
2. 涼飔中帶有淡淡的果香,令人陶醉。
1. 秋涼:秋天涼爽的意思。
2. 寒涼:寒冷而涼爽。
1. 涼爽:形容天氣或感覺涼爽。
2. 涼爽宜人:形容天氣涼爽而舒適。
1. 炎熱:形容天氣或環境熱。
2. 炎夏:夏天炎熱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