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ow the helve after the hatchet;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 比喻便宜沒占到反而遭受了雙重損失
三國 時 東吳 孫權 要向 蜀漢 索回 荊州 ,都督 周瑜 定計,将 孫權 妹謊說嫁給 劉備 ,借以把 劉備 騙到 東吳 留作人質,以便索回 荊州 。 劉備 按 諸葛亮 的對策行事,到 東吳 成婚後同夫人逃出 東吳 。 周瑜 帶兵追趕,被 諸葛亮 的伏兵打敗。此故事見于 元 曲《隔江鬥智》第二折,又見于《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後世因以“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雙重損失。《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財主》:“這 穆太公 因要尋取兒子回家,不料兒子尋不着,反送落一件日用之物,又送落一件生財之物……説是帶累他賠了夫人又折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從此便懷了鬼胎,恐怕媳婦認真做弄手腳,那時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這件事還不僅說明 艾森豪威爾 和 杜勒斯 ‘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它證明我們的人的一種無畏的自豪。”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漢語中常用的成語典故,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出處溯源 該成語最早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原指東吳都督周瑜設計假意将孫權之妹許配劉備,欲借機扣留劉備以奪回荊州,結果劉備在諸葛亮謀劃下成功娶親并返回蜀地,周瑜追擊時遭伏擊兵敗。原著中寫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引自《三國演義》中華書局版)。
二、語義解析
三、語用特征 《漢語大詞典》指出其語法功能為謂語、定語,具有鮮明貶義色彩。現代多用于商業競争、人際糾紛等場景,例如:“這家公司惡意壓價搶客戶,最終因違法經營被重罰,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四、文化價值 作為曆史典故類成語,它承載着中國古代軍事智慧與處世哲學,警示世人不可存損人利己之心。該成語被收錄于多部權威辭書,包括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大詞典》及《中華成語大辭典》等專業工具書。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個源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比喻本想占便宜卻遭受雙重損失。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三國演義》第55回,描述東吳周瑜設計假意将孫權之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企圖扣留劉備以奪回荊州。結果劉備成功脫身,東吳不僅未達到目的,還損失兵力,故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釋義與用法
三、近反義詞與延伸
四、例句參考
提示:該成語典故為小說虛構情節,非真實曆史事件。
黯然銷魂焙人觱篥碧鱗碧桐杯薄觸參管稱慕川渚綽號賜床調羹等道登謌電表叮泠诋讓荳蔻伏特宮車遠馭過政捍城豪女花花點點火崩崩假樂郊天赦澆濯解閲戢軍九賢空名告口費礦渣枯籬昆味枯朽之餘麗事六問三推亂世佳人巒岏陸地蓮鹿鼎記祿廕免喪盤樂袍甲朋識骈齒皮實奇峻起造松架趟主條卓玩敵萬恨千愁鹹英小程子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