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意思、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解釋

[throw the helve after the hatchet;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 比喻便宜沒占到反而遭受了雙重損失

詳細解釋

三國 時 東吳 孫權 要向 蜀漢 索回 荊州 ,都督 周瑜 定計,将 孫權 妹謊說嫁給 劉備 ,借以把 劉備 騙到 東吳 留作人質,以便索回 荊州 。 劉備 按 諸葛亮 的對策行事,到 東吳 成婚後同夫人逃出 東吳 。 周瑜 帶兵追趕,被 諸葛亮 的伏兵打敗。此故事見于 元 曲《隔江鬥智》第二折,又見于《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後世因以“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雙重損失。《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財主》:“這 穆太公 因要尋取兒子回家,不料兒子尋不着,反送落一件日用之物,又送落一件生財之物……説是帶累他賠了夫人又折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從此便懷了鬼胎,恐怕媳婦認真做弄手腳,那時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這件事還不僅說明 艾森豪威爾 和 杜勒斯 ‘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它證明我們的人的一種無畏的自豪。”

網絡擴展解釋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個源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比喻本想占便宜卻遭受雙重損失。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三國演義》第55回,描述東吳周瑜設計假意将孫權之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企圖扣留劉備以奪回荊州。結果劉備成功脫身,東吳不僅未達到目的,還損失兵力,故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釋義與用法

三、近反義詞與延伸

四、例句參考

  1. 他本想低價收購劣質商品轉賣,結果無人問津,賠了夫人又折兵。
  2. 詐騙者僞造證據騙保,最終被識破并判刑,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提示:該成語典故為小說虛構情節,非真實曆史事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賠了夫人又折兵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個成語,形容在一次交易或行動中,損失了太多,得不償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賠:身部,筆畫11

了:亻部,筆畫2

夫:大部,筆畫4

人:亻部,筆畫2

又:又字部,筆畫2

折:手部,筆畫7

兵:八字部,筆畫7

來源: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楊守敬的軍事著作《揚家大兵法》。書中記載了一位守城的守備将領,為了打亂敵人的計劃,他故意抛妻離子,引誘敵人入城,最終使敵人大敗虧輸。

繁體:賠了夫人又折兵(已經為您提供的成語為繁體字,無需額外提供)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寫法,使用的是傳統的繁體字。

例句:

這次生意我真夠倒黴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組詞: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

近義詞:得不償失、蝕本、虧本

反義詞:收益豐厚、一本萬利、得寸進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