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祭奠。祭祀的儀式,即向鬼神敬獻祭品。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納》:“﹝ 王祐 ﹞見 納 , 納 呼入卧内,問 王祐 , 祐 但以薦奠畢,擲樗蒲投具,得吉兆告 納 。”
(2).引申作祭品。 唐 元稹 《祭亡妻韋氏文》:“叙官閥,誌德行,具哀詞,陳薦奠,皆生者之事也,於死者何有哉!”
“薦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àn diàn,主要含義與祭奠、祭祀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祭奠儀式
指通過敬獻祭品祭祀鬼神或逝者的儀式。例如唐代薛用弱《集異記·李納》中記載:“薦奠畢,擲樗蒲投具,得吉兆告納”,即描述祭祀後占卜的情景。
引申為祭品
在部分語境中,“薦奠”也直接代指祭祀時使用的供品。
詞源拆分
“薦”本義為草席,引申為進獻;“奠”指設酒食祭祀。組合後強調通過供奉祭品表達對神靈或逝者的敬意。
古籍出處
“薦奠”主要用于描述傳統祭祀活動,包含儀式和祭品兩層含義,是研究古代禮俗的重要詞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獻。
薦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薦和奠。
薦是由草字頭和件字旁組成,草字頭表示植物,件字旁表示事物的零散又有序的部分,組合在一起表示草木的零散的部分,引申為推薦、表揚。
薦的筆畫數為10畫。
奠是由大字頭和寺字旁組成,大字頭表示廣大、莊嚴,寺字旁表示與宗教、廟宇相關的事物,組合在一起表示莊嚴祭祀、宗教儀式。
奠的筆畫數為9畫。
薦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中。在古時候,人們常常通過舉行喪葬儀式來緬懷已故的親人。而喪葬儀式中的祭祀儀式就包括了薦奠,表示向祖先或逝者獻上祭品,追念和紀念逝者。
薦奠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薦奠」。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有些不同于現代。薦奠在古時的寫法分别為「薦奠」或「塚奠」。前者的寫法是采用了會意的方式,以草字頭和奠字的形狀代表了草木和宗教祭祀的含義;後者則是漢字的簡化寫法,取奠字右半部分的「豐」作為筆畫,表示豐富、莊嚴的意思。
1. 這是我向祖先薦奠的祭品。
2. 他薦奠了一束鮮花,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薦言、奠基、薦舉、奠定、推薦
祭奠、祭祀、獻祭
悼念、哀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