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鄙鈍的意思、鄙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鄙鈍的解釋

鄙陋不敏。多用為自謙之詞。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違由鄙鈍,學行固野,進無和俗崇譽之高,退無靜默恬沖之操。” 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 愈 少鄙鈍,於時事都不通曉。” 宋 曾鞏 《回人賀授史館修撰狀》:“宜得異能,使之實録;豈伊鄙鈍,可盡形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鄙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義核心
    由“鄙”(輕視、見識淺薄)和“鈍”(遲鈍、愚笨)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見識淺薄且反應遲鈍”。
    來源:、

  2. 自謙用法
    古代多用于自謙,表示自己學識淺薄、才能平庸。例如:

    • 三國魏阮籍《辭蔣太尉辟命奏記》中提到“違由鄙鈍”,即用此詞表達謙遜。
    • 唐代韓愈在《上兵部李侍郎書》中自稱“少鄙鈍”,形容自己不通曉時務。
      來源:、

二、用法與語境

  1. 謙辭屬性
    主要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的自我謙稱,強調自身不足,而非貶低他人。
    示例:宋代曾鞏在回信中寫道“豈伊鄙鈍,可盡形容?”(意為“我如此愚鈍,怎能完全描述?”)
    來源:、

  2.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中也可形容他人思想遲鈍或能力低下,但需注意語境的委婉性,避免直接冒犯。
    來源:


三、古籍例證


四、總結

“鄙鈍”兼具自謙與客觀描述的雙重性質,需結合語境判斷其指向。古代文獻中的高頻自謙用法是其核心特征,現代使用需注意場合以避免歧義。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用法示例,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鈍

鄙鈍是一個描述人的詞語,意思是思維遲鈍、理解力弱或反應慢。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鄙和鈍。

1. 鄙

鄙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一部分是阝(邑),表示與城市相關,右邊是比,表示射箭時的目标。鄙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閑旁加十,表示與閑暇、自由相關。

2. 鈍

鈍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金,表示金屬,右邊是屯,表示貯藏、積聚。鈍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金加雲,表示不光滑、遲鈍。

《鄙鈍》是一個漢字構詞法詞,它的意思是對事物理解和反應遲鈍,也可用于形容個人的聰明才智上的不足。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語,已經在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鄙的寫法為鄙,鈍的寫法為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鄙的寫法為闠閉旁加十,鈍的寫法為金加雲。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他鄙鈍的思維常常導緻他在解決問題上的困惑。

組詞:鄙棄、鄙夷、愚鈍、遲鈍等。

近義詞:愚笨、遲緩、癡呆。

反義詞:聰明、敏捷、敏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