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率;潦草。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世俗簡牘中多用‘老草’,如雲草略之義。餘問於博洽者,皆莫能知其所出。後因檢《禮部韻略》‘恅’字注雲‘愺恅,心亂也。’疑本出此,傳用之訛,故去心耳。” 宋 朱熹 《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老草。” 清 陳确 《書祝開美師門問答後》:“凡三日而事畢,以筆秃老草,不能工楷為惴惴。”
“老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草率、潦草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多用于形容書寫或行為不工整、不細緻。例如:
古籍考證
據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記載,“老草”可能源于“恅”字(意為心亂),後演變為形容草率。
部分資料提到“老草”可比喻年長者,如形容其曆經歲月後的狀态。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原文以獲取準确釋義。
老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含義廣泛且多樣。下面将為您介紹老草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老(lao):由“老”字部首組成,共5筆。
草(cao):由“艹”字部首和“土”字部首組成,共9筆。
老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自然界中的植物,特指經過歲月磨砺,生命力頑強的老草。在文學中,老草也經常用于形容人經曆歲月滄桑,依然保持堅韌不拔的品質。
老草的繁體形式為「老草」。
在古代,老草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
老:像一個仰卧的老人姿态,表示年老。
草:稍微簡化,但整體形狀基本一緻。
1. 風雨中,老草依然堅挺,生命力頑強。
2. 經曆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他變得像一棵老草,挺拔而堅定。
1. 老茶:指陳年的茶葉。
2. 老樹:指年代久遠的大樹。
3. 老房:指老舊的房屋。
老草的近義詞有:陳草、年草。
老草的反義詞有:新芽、青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