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老草的意思、老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老草的解釋

草率;潦草。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世俗簡牘中多用‘老草’,如雲草略之義。餘問於博洽者,皆莫能知其所出。後因檢《禮部韻略》‘恅’字注雲‘愺恅,心亂也。’疑本出此,傳用之訛,故去心耳。” 宋 朱熹 《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老草。” 清 陳确 《書祝開美師門問答後》:“凡三日而事畢,以筆秃老草,不能工楷為惴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老草”的漢語詞典釋義

“老草”一詞在漢語中屬于非高頻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

  1. 字面義:枯萎或陳舊的草

    指生長時間較長、失去鮮嫩狀态的草本植物。例如:“田埂上的老草在秋風中搖曳。”此義項強調植物的自然老化狀态,常見于文學描寫。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792頁“草”字條目引申義。

  2. 方言/古語中的特殊指代

    • 藥用植物别稱:部分地區(如江淮方言)将“益母草”俗稱為“老草”,因其生長周期較長且為多年生草本。
    • 隱喻衰老或過時事物:古語中偶以“老草”喻指陳舊無用之物,如《醒世恒言》中“棄如老草”。

      來源參考:《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4217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62頁。

注意:現代漢語中,“老草”無廣泛獨立詞條收錄,其理解需依賴上下文。網絡新興用法(如形容成熟魅力者)屬非規範語言現象,未被權威詞典采納。

網絡擴展解釋

“老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草率、潦草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多用于形容書寫或行為不工整、不細緻。例如:

    • 宋代朱熹在《訓學齋規》中提到寫字應“嚴正分明,不可老草”。
    • 清代文獻中也沿用此義,強調避免隨意潦草的态度。
  2. 古籍考證
    據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記載,“老草”可能源于“恅”字(意為心亂),後演變為形容草率。


二、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資料提到“老草”可比喻年長者,如形容其曆經歲月後的狀态。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三、使用注意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原文以獲取準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澄漿不變不革藏識草包陳井慈讓瘅疽締袂叮咬盾鹵耳聞眼睹貳珍犯政匪僻風簷刻燭敷釋高山冠梗礙鬼謀函詢鶴袍紅袂黃毛鞑渾芒呼天籲地牋素交頸并頭懼駭軍財枯霜老先涼夜砺齒笠冠簑袂離魂倩女龍舫盲求馬賽克盟要鳴環墓祭目見耳聞屏翊乾薪權且饒爽容膝之地肉桂桑門神龛石棉守貳守早樹榾棟伺瑕導蠙調風月維婁限役溪峒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