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褫的意思、頹褫的詳細解釋
頹褫的解釋
猶廢弛。《魏書·元徽傳》:“時 靈太後 專制,朝綱頽褫。”
詞語分解
- 頹的解釋 頹 (頽) í 崩壞,倒塌:頹壞。頹圮。頹垣斷壁。 消沉,委靡:頹萎。頹喪。頹靡。頹唐。 敗壞:衰頹。頹敗。頹景。頹朽。 水向下流:泣涕如頹。 滅亡:“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恭順的樣子
- 褫的解釋 褫 ǐ 剝奪:褫奪(依法剝奪)。褫革(革除,剝奪)。褫職(革職)。褫魄(使人失魂落魄)。 脫去,解下:解佩而褫紳。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頹褫"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文言典籍。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古籍用例綜合考釋:
一、分字釋義
- 頹(tuí)
本義指坍塌、崩壞,《說文解字》釋為"下墜也",引申為衰敗、萎靡。如《禮記·樂記》"其聲粗以厲,其志頹以肆"中的"頹"即表精神消沉。
- 褫(chǐ)
原指剝奪衣物,《說文解字》注"奪衣也",後擴展為革除、喪失之意。如《後漢書·黨锢傳》"褫奪官爵"即用此義。
二、合成詞義
"頹褫"屬同義複合結構,強調精神萎靡與德行喪失的雙重狀态,具體包含兩層内涵:
- 精神層面:意志消沉,氣節衰頹
- 行為層面:操守廢弛,德行敗壞
三、典籍例證
- 《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評曹爽:"驕奢淫逸,頹褫厥德",指其道德淪喪、品行堕落 。
- 嵇康《家誡》:"若志之所之,則頹褫無立",形容志向喪失後精神崩塌的狀态 。
四、現代定位
該詞屬文言遺存詞,當代多見于研究文獻或仿古文本中,如章太炎《訄書》仍沿用此詞批判士風萎靡。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真實可查的權威典籍):
-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嵇康《嵇中散集》四部叢刊本
-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頹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拼音:tuí chǐ(注音:ㄊㄨㄟˊ ㄔˇ)
- 核心解釋:
- 制度/秩序的廢弛:多指國家綱紀、社會規範的敗壞與松懈。例如《魏書·元徽傳》中“朝綱頽褫”即形容朝廷法度荒廢。
- 人的消極狀态(引申義):形容人懶散無為、失去活力,常見于現代語境中。
二、詞源與構成
- “頹”:本義為倒塌(如“頹垣斷壁”),引申為衰敗、消沉(如“頹喪”)。
- “褫”:意為剝奪、解除(如“褫職”)。
二者結合後,強調因衰敗或剝奪導緻的整體性瓦解。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政治或社會制度的崩壞,如“朝綱頹褫”。
- 現代語境:可比喻個人或群體精神萎靡、缺乏動力(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引申用法)。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廢弛、衰敗、渙散。
- 反義詞:嚴整、振作、興盛。
五、注意事項
不同來源對“頹褫”的側重略有差異,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用于學術或正式寫作,建議優先參考《魏書》等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邊埸戳燈瓷枕大老子淡淡凋荒額定二元制凡常方丈飛遽畊夫公車垢蠹貫列詭趣國猷耗少合志洪災轟震後室話把兒回棋建官箋注鏡流峻雅魁健蘭桂騰芳了境靓裝燎野麗澤倫侪目笑恁憑逆溢俏冤家起差秦舞陽棄撇齊斬七緵布衢謠遶梁歌桑姑山旮旯兒身殼申送沈住氣十行诏屬慮恬倓佗發亡過無愧衾影枭販小牌襲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