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宋 時置監察禦史,分察六部、六事,號六察官。《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禦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莅焉……其一,察官人善惡;其二,察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其三,察農桑不勤,倉庫減耗;其四,察妖猾盜賊,不事生産,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異等,藏器晦跡,應時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縱暴,貧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宋史·職官志四》:“監察禦史六人,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糾其謬誤,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凡六察之事,稽其多寡當否,歲終條具殿最,以詔黜陟。”
(2).監察禦史的代稱。 宋 朱熹 《與李誠父書》:“茲聞榮被親擢,進居六察之聯,深以為慰。”
“六察”是唐宋時期重要的監察制度術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監察職能分類
指監察禦史分管的六類監察事務。根據《新唐書》記載,唐代六察的具體職責包括:
機構代稱
宋代演變為對尚書省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的專項監察,監察禦史因此被稱為“六察官”。
該詞也被用作“監察禦史”的代稱,如朱熹書信中“進居六察之聯”即指擔任監察禦史職位。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職官制度的曆史記載,完整文獻可參考《新唐書·百官志》《宋史·職官志》等史料。
《六察》是一個多義的詞彙,根據不同的語境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它可以表示六種不同的察覺或者觀察。下面将對該詞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說明。
《六察》的拆分部首為「八」和「宀」。八是八字底的部首,宀是宓字底的部首。根據字典記錄,六察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六察》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它可能起源于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六十而耳順。"
《六察》的繁體字為「六察」,其中「察」字由「宀」和「秋」組成。
在古時候,「察」字的字形略有變化,可以表現為絲帛簾的形态,上半部分由「宀」和「主」組成。
1. 為了展現六察的智慧,他仔細觀察了每一個細節。
2. 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我學會了運用六察的能力。
六稅、六瞳、六感、六識
觀察、察覺、注意、留意
忽視、忽略、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