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甘的意思、絶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甘的解釋

見"絶甘分少"。

詳細解釋

見“ 絶甘分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甘(jué gān)是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為拒絕享用甘美的食物,常引申為自奉儉約、體恤他人的高尚品德。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字形與音義


二、詳細釋義

  1. 主動拒絕享受

    指自律克己,不追求飲食之樂。如《史記·李将軍列傳》載李陵「絶甘分少」,意為将甘美食物分給他人,自己僅取粗劣部分,體現謙讓之德(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2. 引申為清廉自守

    常用于形容官吏或士人不慕奢靡。北宋司馬光《訓儉示康》以「絶甘」喻清廉:「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強調節制物欲(參考《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三、典故出處


四、現代用法與關聯詞


「絶甘」是承載儒家克己精神的古語,其價值核心在于自我約束與利他行為,常見于史書及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多保留于成語「絶甘分少」中。

網絡擴展解釋

“絶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源于“絶甘分少”的縮略形式,主要表達“自己刻苦、分享優厚”的品德。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典故出處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司馬遷《報任安書》:“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絶甘分少。”原指李陵與士兵同甘共苦,後引申為待人優厚的品德。

使用場景

  1. 形容品德:用于贊賞不貪圖享受、關愛他人的行為(例:他身居高位卻絶甘分少,深受愛戴)。
  2. 文學表達:古典文獻或正式文體中強調自我犧牲精神。
  3. 教育勸誡:教導分享與克己的重要性(例:長輩常以“絶甘”精神教育晚輩)。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與《莊子》的關聯,解釋為“無法持續忍受甘美”,屬于少數派理解,可能與原典存在語境差異。建議優先采用主流釋義。


提示:若需查詢“絶甘分少”的完整典故,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史記》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霸朝百川朝海扒拉保全變豹鼻淵常言朝天髻車費吃着碟子看着碗出花兒打小尖釣查都人斷辭發揮煩撓鳳彩忿恚分式方程扶匐負局乖盾和藹衡麓诃谯薦鹗腳心朝天敬愛駃騠刻肌誇辯諒士寥稍六同録符呂安題鳳冥符木岸内廚内美内密篷聲歕山騎鲸氣輪傾逝瓊圃勸業三桓山凹嘶號台從泰適談今論古香黍賢慧先馬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