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騎鲸的意思、騎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騎鲸的解釋

(1).亦作“ 騎京魚 ”。《文選·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 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鲸。鲸亦大魚也。”後因以比喻隱遁或遊仙。 宋 晁補之 《少年遊·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鲸,尚憐迷路,與問衆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張煌言 《沉彤庵閣學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有支機石,豈遂騎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雲霄晝下鹿, 東海 遠騎鲸。”

(2).亦作“ 騎鲸魚 ”、“ 騎長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詩“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鲸魚’。按:騎鲸魚,出《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鲸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後用為詠 李白 之典。 宋 陸遊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鲸望不回。” 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鲸卻上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騎鲸”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層文化意蘊,既承載着神話傳說的浪漫想象,又寄托着文人的精神追求。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騎鲸”本義指仙人乘騎鲸魚遨遊滄海的超凡行為,後衍生為文人墨客表達豪邁氣概或隱逸志向的文學意象。其典故可追溯至漢代《列仙傳》,記載仙人安期生曾“駕六龍、騎鲸魚”出入蓬萊仙境,賦予該詞道教升仙的文化底色。

唐代詩人李白在《贈張相鎬》中寫下“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裡。誓欲斬鲸鲵,澄清洛陽水”之句,以“斬鲸”隱喻濟世抱負,而《對酒憶賀監》更直述“長安一相見,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騎鲸遁滄海,采藥栖名山”,直接将自身狂放形象與騎鲸意象相聯結,形成文學傳統中的重要轉喻。宋代蘇轼《水龍吟》中“笑拍洪崖,問騎鲸、幾時來也”,陸遊《長歌行》中“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鲸”等詩句,均延續了這一意象的豪放特質。

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騎鲸”在明清小說中逐漸演變為對文人離世的美稱,如《紅樓夢》第五回“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脂硯齋批注“此乃黛玉騎鲸歸去之谶”,将死亡詩意化為騎鲸歸海的永恒遠行。現代學者在《唐代文學研究》中強調,該詞蘊含着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通過人與海洋巨獸的共生關系,體現突破生命局限的精神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騎鲸”是一個具有文學意象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起源

  1. 詞源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其中“京魚”即鲸魚()。後演變為“騎鲸”,比喻隱遁或遊仙,表達超脫塵世、遨遊仙境之意。例如宋代晁補之詞中“它日騎鲸,尚憐迷路”便借用了這一意象()。

  2. 字形與擴展含義
    “騎”本義為跨坐,如騎馬;引申為跨越時空或境界,如陸遊詩中“騎月雨”形容跨越時間的雨()。因此“騎鲸”也暗含跨越凡俗、追求自由的象征。


二、文學化用與典故

  1. 李白相關傳說
    杜甫詩句“若逢李白騎鲸魚”将李白與騎鲸關聯,後人附會出李白“醉騎鲸魚溺死”的浪漫化傳說,使“騎鲸”成為李白豪放不羁形象的代稱()。陸遊“醉入東海騎長鲸”亦借此表達對灑脫人生的向往。

  2. 詩詞中的意象

    • 隱逸:如元代耶律楚材“騎鲸踏破赤城霞”,描繪超然物外的境界()。
    • 遠行與追求:明代張煌言“豈遂騎鲸向碧空”暗含對理想彼岸的追尋()。

“騎鲸”既可指隱遁仙遊的抽象意境,也可特指與李白相關的文化符號,整體承載着古代文人對自由、超越的精神寄托。需注意,其含義多通過詩詞典故呈現,并非現實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矮人白望豹鞹變意邊緣海弼導碧漪漪擦刮廠子窗望地名斷月獨門獨戶阿附鵝欄公推姑夫悍石賀函鲎杓官人逭暑胡撲搭降服嗟驚口訴括兵蠟觜兩立陵橫淩蔑懔懔留班流标蠻不在乎馬七馬八眉泉幕幕目巧樵米起電凄而切事寝惡青翦曲枉日遊神三寸不爛之舌上輩煞帳深溪設中始間松術太母台旨停停恸懷外寬内明微才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