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辭的意思、斷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辭的解釋

亦作“ 斷詞 ”。1.《易》中決斷吉兇之辭。《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孔穎達 疏:“決斷於爻卦之辭則備具矣。” 李鼎祚 集解引 幹寶 曰:“斷吉兇也。”

(2).泛指決斷吉兇的言辭。《水浒傳》第一○二回:“尊官莫怪,小子直言,屯者,難也,你的災難方興哩,有幾句斷詞,尊官須記着。”

(3).今甲骨學家亦稱 殷墟 蔔辭中決定吉兇之辭為斷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辭”是一個多義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區分。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周易》中的含義

  1. 決斷吉兇之辭
    《周易》中,“斷辭”指用于判斷卦象吉兇的結論性語句,例如爻辭中對“吉”“兇”的直接判定。在《易·繫辭下》中,孔子提到“斷辭則備矣”,意為通過卦爻辭可完備地決斷吉兇。

  2. 哲學與邏輯意義
    《周易》的斷辭體現了“辨物正言”的特點,即通過分析事物本質和精準表達來推斷結果。


二、甲骨蔔辭中的含義

  1. 殷墟蔔辭的術語
    現代甲骨學家将商代蔔辭中直接判定吉兇的部分(如“吉”“大兇”)稱為“斷辭”,這類文字具有明确的預言性質。

三、其他用法

  1. 成語“斷辭”的特殊含義
    在個别語境中,“斷辭”可能指斷絕言辭交往,例如《水浒傳》中提到的“斷詞”帶有預言和警示意味。另有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徹底終止聯繫。

“斷辭”的核心含義與占卜、預言相關,需注意不同領域(如《周易》、甲骨學、文學)的差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原文或甲骨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辭的意思

《斷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中斷、終止交往或停止使用語言來溝通。它可以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破裂,也可以指語言的失效或無效。

部首和筆畫

《斷辭》的第一個漢字“斷”是由“弓”部和“毛”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4;第二個漢字“辭”是由“辛”部和“言”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8。

來源和繁體

《斷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它最早記錄于《詩經·豳風·武人》:“維子将之,設斯遊辭。” 在字形演變過程中,經過了簡化與變體。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斷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斷的字寫作「斷」字形更加複雜,由左右相稱結構的六個部分構成,上下兩塊代表山水,中間的兩塊代表物體。辭的字寫作「辭」,其字形上下結構,下面的一部分表示辛,表示刀割。整個字形寓意為通過刀割,使得語言中斷,停止溝通。

例句

1. 由于長期的誤解和争執,他們最終不得不斷辭,結束了他們的合作關系。

2. 老師對學生的态度非常冷淡,以至于學生們都感覺到與她之間的交流已經斷辭了。

組詞

近義詞:絕交、分庭抗禮、脫節。

反義詞:交際、交流、聯絡。

整理編輯完成于2022年7月20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