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契,暗合。《晉書·隱逸傳·郭瑀》:“﹝ 張天錫 ﹞遺 瑀 書曰:‘先生潛光九臯,懷真獨遠,心與至境冥符,志與四時消息。’” 唐 駱賓王 《靈泉頌序》:“聞夫玄功幽贊,靈心以有德是親;至道冥符,篤行以通神為本。”
(2).謂神授的符命。《晉書·藝術傳序》:“幽贊冥符,弼成人事。”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授冥符於井翼,寔靈命之所禀。”《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一》:“帝王應運,蓋有天命,三靈所屬,當協冥符。”
“冥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事物或思想在無形中相互契合,不通過外在表現而達到一緻。這一含義常見于古籍中,強調精神或境界上的自然吻合。
指上天或神明賦予的象征性指令或天命,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帝王或重要人物的命運受天意指引。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晉書》《舊五代史》等古籍原文。
冥符(míng f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藏在墳墓或地下的鐵鐐。在古代中國文化中,人們相信冥符有一定的神秘力量,可以驅逐邪惡靈魂或保護人們免受厄運的侵害。
冥符的拆分部首為冖(mì)和蔔(bo),其中冖為上半部分的覆蓋,蔔為下半部分的蔔筮。冥符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冥符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秦漢時期。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記載嬴政(即秦始皇)因為害怕有人搗亂他的墳墓,就下令将冥符制成鐵鍊鎖,作為保護措施。自此,冥符一詞開始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冥”字與簡體字保持一緻,仍為“冥”字。而“符”字則由“符”(fú)和“符”(fǔ)兩種寫法。
在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中,冥符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冥”字的寫法相對保持一緻,但是“符”字的寫法略有變化。通常,古代的冥符被寫作“冥ㆤ”。
1. 他在考古學家的指導下,發現了一個古墓中埋藏的冥符。
2. 為了将來的幸福,他決定佩戴冥符來驅散不幸的氣運。
1. 鐐符(liào fú)
2. 符箓(fú lù)
3. 符咒(fú zhòu)
1. 護身符
2. 護符
3. 命符
1. 邪符
2. 厄符
3. 魔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