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弃宿怨。《战国策·燕策三》:“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復以教寡人!”
“捐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捐怨(拼音:juān yuàn)指主动抛弃或放弃旧有的怨恨,强调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和解为目的。该词由“捐”(舍弃)和“怨”(怨恨)组合而成,字面意为“舍弃怨恨”。
如需更多组词或出处扩展,可参考《战国策》原文或权威词典。
《捐怨》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语,由“捐”和“怨”组成。
“捐”字的部首是手,总共有12个笔画。
“怨”字的部首是心,总共有6个笔画。
《捐怨》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的《晋书·孝友传》中。它形容人们因为某种不平等待遇或不公正的事情而感到不满和愤怒。
《捐怨》的繁体字是「捐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并不稳定,因此《捐怨》的字形也会有变化。
1. 他捐怨于命运的不公正。
2. 她心怀捐怨,无法释怀。
1. 捐款
2. 怨言
3. 倾怨
1. 怨恨
2. 不满
3. 不平
1. 感激
2. 赞扬
3. 满意
碍口识羞安土重居杯中鞭灵走石不恤人言不一草团瓢冲騃仇吾答诏电泳地维防援泛然秆草勾剥归俗嗥嗥豪丽横豪怀恨在心简力翦辟精神满腹谨僟九三鼎九御课夫克协寇边联踡麟超龙翥令官流芳镂膺摩捋凭藉谴何浅幦清歈气习企踵犬鸡取拙肉中刺三班六房穇稗神医石雕十二支十行矢盟十手争指苏剧泰通体念物务祥车崄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