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具呈的意思、具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具呈的解釋

謂備辦呈文。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池北偶談>舊本有“不得已”條》:“於 順治 十七年,具呈禮科不準。” 魯迅 《華蓋集·我觀北大》:“我的辦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遊行,報上謠我被打落了兩個門牙,我可決不肯具呈警廳,籲請補派軍警,來将我的門牙從新打落。” 孫犁 《耕堂讀書記》三:“藏書家害怕 天一閣 後人 範懋柱 等具呈,請‘抒誠願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具呈”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釋義
    指“備辦呈文”或“準備正式的文書向上級呈報”。例如清代文獻中常用此詞表示通過正式文書提交申請或報告。

  2.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jù chéng,由“具”(具備、準備)和“呈”(呈遞)組成,強調以書面形式正式提交。


二、使用場景與實例

  1. 曆史與文獻中的用法

    • 清代葉廷琯《吹網錄》提到“具呈禮科不準”,指通過正式文書向禮科提交申請但未獲批準。
    • 魯迅在《華蓋集·我觀北大》中寫道“決不肯具呈警廳”,表明拒絕以正式文書形式向警廳申訴。
  2. 制度性背景
    清代《會典事例》規定,官員或民衆需通過“具呈”程式提交申請,如“在部具呈”即向部門遞交文書。


三、其他說明

“具呈”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至近代的正式文書提交行為,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具呈》的意思

《具呈》(ju4 cheng2)的意思是指将物品或文件提交給上級或有關方面,以供審查或批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具呈》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共」,右邊的部首是「至」。它的總筆畫數是13。

來源與繁體字

《具呈》是簡化字,它的繁體字是「具呈」。

「具」的意思是指具備、具有,「呈」的意思是提交、奉上。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具呈」這個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具呈」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具呈」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将此次調查報告具呈給公司高層。

2. 學生們将寫好的論文具呈給老師批閱。

組詞

具備、具有、具體、具體化、具體化、具體性、具象、具體實例

近義詞

遞交、提供、提交、奉上

反義詞

接收、收回、收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