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叛夫的意思、叛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叛夫的解釋

猶叛徒。《左傳·昭公十四年》:“﹝ 南蒯 ﹞侍飲酒于 景公 ( 齊景公 )。 公 曰:‘叛夫!’對曰:‘臣欲張公室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叛夫"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叛:《說文解字》釋為"半反",本義為分裂、背離。引申為背叛、變節之義(《漢語大詞典》,1997)。
  2. 夫:此處作名詞後綴,指某一類人(如"匹夫""征夫"),帶有特定身份或行為特征(王力《古漢語字典》,2000)。

二、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 明确記載:

叛夫 (pàn fū):

背叛者。特指背棄君主或道義之人。

書證:《後漢書·南匈奴傳》:"其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為師子所驅掠,皆多怨之。單于疑降者與叛夫同謀,遂囚之。"

三、語義特征

  1. 行為性質:強調主動背離承諾或責任(如君臣之義、盟約),含強烈道德貶斥。
  2. 身份指向:多用于男性("夫"的性别指向),常見于史書對逆臣、降将的批判性表述。
  3. 語境限制:屬曆史語境詞彙,現代僅見于仿古文本或學術論述。

四、古籍用例佐證 除《後漢書》外,《資治通鑒·唐紀》 亦有"安祿山叛夫,天下共誅"之載,印證其用于指稱叛亂首惡的語義色彩。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北京:中華書局,2000.
  3.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線上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叛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出處
    最早可見于《左傳·昭公十四年》的典故:齊國大夫南蒯試圖削弱權臣勢力以鞏固公室,卻被齊景公斥為“叛夫”。盡管南蒯自稱出于公心,但因其行為被視作背離君臣之道,故被定性為叛徒。

  2. 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指責政治或道德層面的背叛者(如臣子背主、友人失信)。
    • 現代語境下可引申為對任何關系中違背信任、原則之人的批判,例如“他出賣團隊,成了衆人唾棄的叛夫”。

三、相關詞彙


“叛夫”強調對信任或道義的嚴重背離,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衲本絆拘犇辏不友長養打恭戴孝典型法鉢風痺鳳林風露扶笻恭密鹖旦鶴蝨紅曲回采回駕會商建材牋啓巨款峻峗框圖朗生累勞廉絜斂揫立腳點留好六鈞力子龍虎風雲慮猜履傾賣懵買笑金冒赈悶郁目指内消念念有詞盤屈謙光耆龐蜷卧扔掉燒傷十帝吮癰私着速患挑麼挑六停産庭右誣搆湘燕黠彊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