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恤的意思、國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恤的解釋

(1).國家的憂患、危難。《左傳·襄公四年》:“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牲。” 清 錢謙益 《畢封君八十壽序》:“ 太公 顧語府丞,停盃嘆息,必不以家樂而遺國恤。”

(2).指帝後之喪。 宋 嶽飛 《乞朝辭劄子》:“適值國恤,隨班入臨。”《元史·仁宗紀一》:“朕以國恤方新,誠有未忍。”《清史稿·禮志十一》:“國恤期内薙髮,所司以聞,下部逮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恤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國家面臨的重大憂患或不幸事件,尤指君主或皇後的喪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國家重大憂患

    指國家遭遇的災難、禍患或危難局勢。例如《後漢書·禮儀志下》記載:“國有大憂,禁酒酤。”此處“大憂”即指國恤,表現為國家層面的哀痛事件。

  2. 君主/皇後之喪

    古代特指帝王或皇後去世的國喪期。《宋史·禮志》明确将“國恤”列為帝王喪儀專稱,規定“天子崩,訃告天下,是為國恤”,此時全國需守喪禁樂。

二、引申義與用法

三、語源與結構分析

四、權威文獻例證

  1. 《周禮·春官宗伯》:“凡邦之大憂,令弛懸。”鄭玄注:“大憂謂國恤也。”
  2. 《清史稿·禮志》:“國恤期内,禁嫁娶、屠宰百日。”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國恤”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有所不同,需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國家的憂患與危難(主要見于古代典籍)

    • 核心含義:指對國家面臨的困境、危機或重大事務的深切憂慮。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左傳·襄公四年》:“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牲”(意為忘記國家憂患卻關心獵獲的雌獸)。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士大夫或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如清代錢謙益《畢封君八十壽序》中提到“不以家樂而遺國恤”,即強調家國情懷的優先級。
  2. 帝後之喪(特定曆史時期用法)

    • 引申含義:特指皇帝、皇後去世後的國喪時期。如《元史·仁宗紀一》記載:“朕以國恤方新,誠有未忍”,此處指帝王喪事期間需遵守的禮儀禁忌。

二、補充信息

建議參考《左傳》《元史》等古籍原文(來源)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下的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白桵寶床八詠詩罷瘵慘不忍聞倡門超手遊廊酬證楮陌促辔得步進步等額選舉碘化物抵充遁棄工地廣柑沽直豪管哀弦好臉河津滑鸠火維踐政嬌逸介吝金疊靜嘿機素朘薄絶編駿才料整流落露禽露尾藏頭覓石魔焰盤翼蝠科破冒戚促憩腳蘧甯柔木睿好三層大,二層小傷損捎搭沈漂攝制濕奧壽星老兒隨車瑞讨破通時達變挽托霞景小蘇打鸮響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