宂員的意思、宂員的詳細解釋
宂員的解釋
亦作“冗員”。1.指無專職的散吏。《新唐書·蕭至忠傳》:“今列位已廣,冗員復倍。”《金史·宣宗紀中》:“癸卯,議減庶官冗員。”
(2).指多餘的人員。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複陳疊奉寄谕分别籌議疏》:“他如墾闢荒田,嚴汰冗員,整頓釐榷,皆各省應辦之政。” 梁啟超 《二十世紀之巨靈托辣斯》五:“托辣斯能淘汰冗員節減薪費也。” 茅盾 《子夜》十二:“我們那八個廠一定得趕快整頓:管理上要嚴密……要裁掉一批冗員,開除一批不好的工人!”
詞語分解
- 宂的解釋 宂 ǒ 同“冗”。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員的解釋 員 (員) á 人,工作或學習的人:員工。教員。演員。動員。複員。司令員。 指團體組織中的人:成員。團員。黨員。會員。 周圍:幅員遼闊。 量詞,常用于武将:一員小将。 員 (員) ú 增加。 表示語
網絡擴展解釋
“宂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延伸和演變。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rǒng yuán(ㄖㄨㄥˇ ㄩㄢˊ)
- 結構:由“宂”和“員”組成。其中“宂”同“冗”,意為多餘、繁雜;“員”指人員或職員()。
2. 古代含義
- 原義:指古代家庭中負責家務、雜務的仆人或助手,後演變為形容家庭瑣事繁雜的狀态()。
- 引申義:在官制中,特指無固定職責的散吏,即沒有具體職務的閑散官員()。
3. 現代含義
- 同“冗員”:指機構中多餘、不必要的人員,或人浮于事的現象()。
4. 文化背景
- 曆史典故:出自《史記·蘇秦列傳》,記載戰國時期蘇秦曾在趙國擔任“宂員”,負責處理雜務,後以此比喻從基層事務中積累經驗()。
5. 使用場景
- 家庭場景:形容家務繁忙,如“宂員之事,難以脫身”。
- 職場/機構場景:批評機構臃腫,如“精簡宂員,提高效率”。
補充說明
- 詞義演變:從具體指代家庭仆人或官吏,逐漸抽象化為“多餘人員”的泛稱。
- 異體字:因“宂”與“冗”通用,現代更常用“冗員”表達相同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典故細節,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宂員
宂員(讀音:mǐn y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屬于形容詞類型。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員,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宂員在古代漢字中曾經有過多種寫法,其中源自《康熙字典》的繁體寫法為「宀員」,也有一些其他習見的繁體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宂員通常使用簡化字寫作「宂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宂員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是「皿賢」,意為心地善良。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是「宀員」,表示忠誠有能力的人。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隨着時間演變的過程。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宂員的例句:
- 他是一位宂員的員工,深受老闆的信任。
- 這個企業需要一批宂員的人才來推動發展。
- 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了宂員的素質,得到了上司的稱贊。
組詞
含有宂員的組詞有:
- 宂員風采
- 宂員廉潔
- 宂員能力
- 宂員品質
近義詞
與宂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忠誠、勤奮、有能力等。
反義詞
與宂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懶散、無能、不誠實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