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射糧軍的意思、射糧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射糧軍的解釋

金 初諸路所募兼充雜役的士卒。《金史·兵志》:“諸路所募射糧軍,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強壯者,皆刺其面,所以充雜役者也。” 元 張國寶 《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射糧軍”是金朝初期的一種特殊軍事組織,主要用于補充兵員和承擔雜役。根據史料記載,其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
    射糧軍是金朝在各路(行政區域)招募的士卒,主要職能包括軍事作戰和承擔雜役。這類軍隊屬于臨時招募性質,并非常備軍。

  2. 招募與管理

    • 招募周期為五年一次,選拔标準為年齡在17至30歲之間的強壯男子。
    • 采用“刺面”作為身份标識,即在士兵面部刺字,以防逃亡或冒充。
  3. 職責與特點
    射糧軍兼具軍事與勞役雙重職能:

    • 戰時參與作戰,平時負責地方雜役(如運輸、修築工事等)。
    • 因地位較低且任務繁重,常被視為“底層兵員”。
  4. 曆史記載與文學記錄

    • 《金史·兵志》明确記載了其招募規則和管理方式。
    • 元代雜劇《羅李郎》中曾提及射糧軍,側面反映其在金元時期的社會認知。
  5. 補充說明
    射糧軍的設置體現了金朝初期兵員不足時“以役代兵”的靈活策略,但因其待遇較低且需長期服役,後期逐漸衰落。

若需進一步了解金代軍事制度,可參考《金史》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射糧軍

射糧軍,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含有豐富的意義。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射:由“立”和“寸”兩個部首組成,總計5個筆畫。 糧:由“米”部組成,總計5個筆畫。 軍:由“冖”和“冘”兩個部首組成,總計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射糧軍是古代的軍事術語,常常用來指代士兵在戰鬥中發射箭矢的部隊。在古代,戰争的時期需要大量的軍糧供應,射糧軍負責發射弓箭保護軍糧,确保軍糧安全。

在繁體中,射糧軍的寫法為「射糧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中,射糧軍的寫法略有差異。射以「寽」代替「射」,糧以「糲」代替「糧」,軍以「軍」保持不變。

例句

1. 射糧軍在戰場上保護了軍糧的安全。

2. 射糧軍奮勇作戰,為國家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3. 經過數月的訓練,射糧軍的箭術大為精進。

組詞

組詞中的幾個常見詞語如下:

1. 射箭:指使用弓箭進行射擊。

2. 糧食:指食物中的谷物。

3. 軍隊:指以保衛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等為任務的武裝組織。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是“射箭隊”、“箭手”。它們都可以指代發射箭矢的部隊。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護糧軍”、“運糧隊”。它們與射糧軍相對應,分别指保護軍糧和運輸軍糧的部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