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非洲的意思、非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非洲的解釋

[Africa] 僅次于歐亞大陸的第二大陸。面積2920萬平方公裡(連島嶼共3020萬平方公裡)。人口共4.69億(1980)。地形上以階狀高平原、高原、台原為主,腹地則有廣闊的構造盆地。最長河流為尼羅河。還有剛果河、尼日爾河、塞内加爾河、岡比亞河、奧蘭治河等。主要類型的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和荒漠(最大的是撒哈拉沙漠),約占非洲的面積的80%。動物有象、犀牛、河馬、斑馬、羚羊、獅、豹、猴子等。礦産有金剛石、鈾、金、鐵、鋁、銅、钴、铍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非洲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非洲(漢語拼音:Fēizhōu)是漢語中對世界第二大洲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洲名指代

    指位于東半球西部、赤道橫貫中部的大陸,西瀕大西洋,東臨印度洋,北接地中海與歐洲。該詞直接音譯自拉丁語“Africa”,漢語定型為“非洲”。

    例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世界七大洲之一,全稱阿非利加洲。”

  2. 地理屬性

    強調其地理特征: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裡(含島嶼),為世界第二大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擁有撒哈拉沙漠、東非大裂谷等标志性地貌。

二、延伸含義

  1. 人文與曆史關聯

    漢語語境中常關聯“人類起源地”“文明古國(如埃及)”“殖民曆史”等文化符號。《辭海》釋義補充:“非洲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現存54個主權國家。”

  2. 自然生态象征

    作為“野生動物王國”的代稱,特指其草原生态系統中的獅、象、長頸鹿等标志性物種,常見于漢語科普文獻。

三、權威來源參考


注:引用來源均為中國權威出版物,符合學術規範。因漢語詞典釋義本身不提供網絡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名稱與出版機構以保障信息可溯性。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非洲”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源與基本含義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其名稱源于希臘語“阿非利加”(Africa),意為“陽光灼熱”。因赤道橫貫大陸中部,約95%的地區屬熱帶氣候,故得此名。

地理位置與範圍

自然特征

資源與人口

文化與社會
非洲文化多元,包含數千種語言和部族傳統,但因殖民曆史與經濟發展差異,部分區域仍面臨貧困問題。

如需更完整的地理或人口數據,可參考權威百科或聯合國統計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鼻吹車船費車肆帶銙旦夕之危貂袍觝擊東垂都盛盤剟除蕃渥飛鳥使飛涎蜂衙焚琴煮鶴公共場所宮室狗吠之驚滾催韓山石黃賊灰汁儉力驕癡嘉歲莖英紀弦開台看命铿铿刻印老鼋類求連鷄遼豨狸貓鄰曲癃疾馬駒渺不足道命快彭澤皮張輕楫啟隙扇夫珊瑚翹社會總需求時邕雙鈎松動頭衣穨雲駃雨忘恩失義萬機主炜燿吳梁汙手垢面纖芥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