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具呈的意思、具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具呈的解释

谓备办呈文。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池北偶谈>旧本有“不得已”条》:“於 顺治 十七年,具呈礼科不准。” 鲁迅 《华盖集·我观北大》:“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三:“藏书家害怕 天一阁 后人 范懋柱 等具呈,请‘抒诚愿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具呈”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释义
    指“备办呈文”或“准备正式的文书向上级呈报”。例如清代文献中常用此词表示通过正式文书提交申请或报告。

  2.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jù chéng,由“具”(具备、准备)和“呈”(呈递)组成,强调以书面形式正式提交。


二、使用场景与实例

  1. 历史与文献中的用法

    • 清代叶廷琯《吹网录》提到“具呈礼科不准”,指通过正式文书向礼科提交申请但未获批准。
    • 鲁迅在《华盖集·我观北大》中写道“决不肯具呈警厅”,表明拒绝以正式文书形式向警厅申诉。
  2. 制度性背景
    清代《会典事例》规定,官员或民众需通过“具呈”程序提交申请,如“在部具呈”即向部门递交文书。


三、其他说明

“具呈”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至近代的正式文书提交行为,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具呈》的意思

《具呈》(ju4 cheng2)的意思是指将物品或文件提交给上级或有关方面,以供审查或批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具呈》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共」,右边的部首是「至」。它的总笔画数是13。

来源与繁体字

《具呈》是简化字,它的繁体字是「具呈」。

「具」的意思是指具备、具有,「呈」的意思是提交、奉上。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具呈」这个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具呈」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具呈」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将此次调查报告具呈给公司高层。

2. 学生们将写好的论文具呈给老师批阅。

组词

具备、具有、具体、具体化、具体化、具体性、具象、具体实例

近义词

递交、提供、提交、奉上

反义词

接收、收回、收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