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步的意思、遽步的詳細解釋
遽步的解釋
急行,快走。《新唐書·婁師德傳》:“嘗與 李昭德 偕行, 師德 豐碩,不能遽步, 昭德 遲之。”
詞語分解
- 遽的解釋 遽 ù 急,倉猝:遽爾(突然)。遽死。遽然。匆遽。 驚懼、慌張:遽色。惶遽。 古代報信的快馬或驿車:乘遽而至。 遂,就:“塘有萬穴,塞其一,魚何遽無由出?”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網絡擴展解釋
“遽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拼音:jù bù()
- 詞性:形容詞(多用于書面語)
- 核心解釋:形容行動迅速、步伐急促,強調動作的急迫性。
二、詳細解釋
- 動作特征
指人或物快速行走的狀态,常見于緊急情境下的動态描寫,如“士兵遽步趕往戰場”。
- 引申含義
也可比喻事件或局勢的迅速發展,如“事态遽步惡化”。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如《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師德豐碩,不能遽步”,描述因體型原因無法快走的情景。
- 現代語境:適用于強調緊迫性的表達,如“他遽步穿過人群,趕往會議室”。
四、相關典故與例句
- 曆史出處:
唐代史書《新唐書》提到婁師德因體态豐腴無法快走,被同行者李昭德催促,側面印證“遽步”與行動速度的關聯。
- 近義詞:疾行、快步、奔走
- 反義詞:緩步、徐行、漫步
五、擴展知識
- “遽”的單獨含義:
“遽”本義為古代傳遞緊急信息的快馬或驿車,後引申為“匆忙”“立即”等副詞含義(如“遽然變色”)。
- 常見搭配:
“遽步前行”“遽步如飛”等,均突出動作的迅捷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遽步》這個詞的意思:
《遽步》是指行走迅速,步履匆忙的意思。
《遽步》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遽步》的拆分部首為辶和止,辶是指走路的意思,止是指行走停止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遽步》的來源:
《遽步》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漢字,是通過對漢字的組合形成的一個詞語。
《遽步》的繁體字形:
《遽步》的繁體字形為「遽步」。
古時候《遽步》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遽步》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遽步」。
《遽步》的例句:
1. 他心急火燎地遽步向前。
2. 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他隻能遽步前行。
組詞:
1. 趨遽:走得很快,行動迅速。
2. 遽然:意思是突然,忽然。
3. 遽逝:形容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即逝。
近義詞:
迅速、急速、疾行。
反義詞:
緩慢、遲疑、停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