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傳;妄傳。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詩之二:“浪傳烏鵲喜,深負鶺鴒詩。” 仇兆鳌 注:“弟不能歸,空傳烏鵲之喜。”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一·瑞屏山逆流河》:“ 海虞 徐澤 詩:‘……古今 獨樂 ( 獨樂河 )誰人識, 獨樂 佳名不浪傳。’” 清 李瀅 《望羅浮歌》:“ 李白 平生最好奇,浪傳失足堕 蒼耳 。”
(2).隨便傳布;任意流傳。 唐 杜甫 《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詩:“見酒須相憶,将詩莫浪傳。” 宋 楊萬裡 《為王監簿先生求近詩》:“新篇未許兒童誦,但得真傳敢浪傳。”
(3).無節制地傳送。
“浪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空傳/妄傳
指不實信息的傳播,如謠言或未經證實的消息。例:杜甫詩句“浪傳烏鵲喜”表達對虛假喜訊的無奈。
隨便傳布
表示信息被隨意擴散,缺乏嚴謹性。例:楊萬裡詩句“但得真傳敢浪傳”暗含對輕率傳播的否定。
無節制傳送
形容不加限制的信息傳遞,可能帶有負面色彩。例如古代文書頻繁傳送導緻資源浪費(參考、2、6)。
古典文學引用
杜甫《得舍弟消息》中“浪傳烏鵲喜”以“烏鵲報喜”典故反襯消息不實,體現對虛妄傳聞的批判。
語境差異
該詞在詩歌中多含貶義(如妄傳),而現代使用可中性化,如“浪傳兩岸情”中的“傳遞”更偏向情感擴散(例證)。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中多為批判性用法,現代使用範圍更廣。
浪傳(làng chuán)一詞是指某種信息或傳言在社會上流傳開來,被廣泛傳播的意思。
浪傳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車(車)。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浪傳的總共有10畫。
浪傳源于古代漢字,是由“浪”和“傳”兩個字組合而成的。浪字表示水浪、波浪的意思,傳字表示傳播、傳遞的意思。
繁體字“浪傳”為「浪傳」。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浪字為例,古代寫法為「泷浪」。傳字的古代寫法為「傳」。
1. 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在朋友圈裡浪傳開來。 2. 這個謠言已經浪傳了好幾天,但沒有人知道它的真實性。
除了浪傳,還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浪費:指使用或消耗過多而造成資源、時間、金錢等的浪費。
2. 傳媒: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如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
3. 傳承:指文化、知識、技能等的傳承和繼承。
浪傳的近義詞有:
1. 傳播
2. 散布
3. 傳染
浪傳的反義詞有:
1. 保密
2. 隱匿
3. 封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