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議的意思、覆議的詳細解釋
覆議的解釋
再次審議。 宋 劉敏 《張忠定谥議》:“ 劉敞 覆議曰:‘尚書布衣之時,任俠自喜,破産以奉賓客。’”《宋史·職官志五》:“凡斷公案,先上正看詳當否,論難改正,籤印注日,然後過議司覆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黃河運道》:“詔下總漕諸臣覆議,卒見沮。”
詞語分解
- 覆的解釋 覆 ù 遮蓋,蒙:覆蓋。覆溺。覆蔽。覆被(遮蓋,喻恩蔭)。覆庇。 翻,傾倒,敗,滅:覆舟。颠覆。覆滅。覆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覆沒(?)。覆水難收。覆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
- 議的解釋 議 (議) ì 意見,言論:議論。提議。建議。 讨論,商量:商議。會議。協議。議案。議決。議價。 評論是非,多指責備:非議。恐招物議。 舊時文體的一種,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奏議。駁議。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覆議”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對已形成的決策或結論進行重新審議或讨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由“覆”(改變、重新)和“議”(讨論、審議)組成,字面含義為“重新審議”。其核心意義在于對原有決議的二次審查,常見于需要修正或補充決策的場景。
2. 曆史用例
- 宋代司法程式:據《宋史·職官志》記載,案件判決需先由主審官初判,再經“議司覆議”确認,體現古代司法審慎性。
- 人物争議處理:如劉敞曾對張忠定的谥號提出覆議,通過重新讨論修正原有結論。
3. 現代應用
多用于法律、政策或重大事務中,例如:
- 立法機關對法案條款的二次審議;
- 企業對重要決策的重新評估;
- 學術領域對争議性結論的再論證。
4. 與“複議”的關聯
現代語境中,“覆議”與“複議”含義相近,但“覆議”更強調推翻原議的主動性,而“複議”側重程式性審查。部分文獻将兩者視為同義詞。
發音與結構
- 拼音:fù yì
- 結構:動詞性短語,可作謂語(如“啟動覆議程式”)或賓語(如“提出覆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現代法律程式中的覆議機制,可查閱《宋史》相關章節或行政法規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覆議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對某個決定或判決提出異議或質疑。下面是關于覆議的相關信息:
【部首和筆畫】
覆議的部首是言字旁,共6個筆畫。
【來源】
覆議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起初用來表示對某個法律、判決或政策提出意見或質疑的行為。
【繁體】
覆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覆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覆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是使用言字旁和其他相關部首進行組合。
【例句】
1. 他對法庭的判決提出了覆議。
2. 我們需要對這個決定進行認真的覆議。
【組詞】
覆議并不常用于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表示行動的詞語。不過,在一些特定的語境中,可以與其他動詞或名詞進行組合,例如覆議決定、覆議庭審等。
【近義詞】
與覆議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異議、質疑、反對等。它們都表示對某種決定或判斷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持有不同的立場。
【反義詞】
與覆議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接受、贊同等。這些詞語表示對決定或判決表示同意或支持。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