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根淺,風卷則飛。喻流徙無定。 明 李贽 《卷蓬根》詩:“塵世無根若捲蓬,主人莫訝我孤蹤。”
風卷飛蓬。形容極輕快。《魏書·李安世傳》:“百姓為之語曰:‘ 李波 小妹字 雍容 ,褰裙逐馬如卷蓬。’”
“卷蓬”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字面描述
指“風卷飛蓬”,即風吹動蓬草,形容輕盈、迅捷的狀态。例如《魏書·李安世傳》中形容李波小妹騎馬時“褰裙逐馬如卷蓬”,比喻其動作輕快如飛蓬。
植物特性延伸
蓬草根淺,易被風吹動飄散,因此衍生出漂泊無定的比喻義。明代李贽詩句“塵世無根若卷蓬”即用此意,暗喻人生流離不定。
在詩詞中,“卷蓬”常被用于:
“蓬”本身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散亂”“生命力強”等特性,因此古人也常用“蓬戶”“蓬心”等詞表達謙卑或自省。需注意“卷蓬”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古典文學詞彙。
卷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兩個基本意思:
1. 指一種植物,又稱為蓬荸,屬于菊科植物。學名為Artemisia argyi。這種植物生長在我國的山區和較為濕潤的地區,常用于中藥。卷蓬的藥用部分主要是葉子,可以入藥,有祛風濕、溫經活絡*********。
2. 比喻思維或心情煩亂,也可以形容人行動的迅速、急促。
卷蓬的拆分部首是⺮(竹)和艹(艸)。
卷蓬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卷蓬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卷”字來自于竹字的變體,“蓬”字則來自于草字的草字頭的變形。
在繁體字中,“卷”字保留了原始的樣子,而“蓬”則變成了“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卷蓬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卷蓬的“卷”字在古代寫法中,豎直向下,末端向左彎曲。而“蓬”字的葉子更為豐滿,底部的一撇較長。
1. 他的思維一片卷蓬,無法集中注意力。
2. 在鄉間小道上,一叢叢卷蓬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3. 他的步伐如卷蓬飛馳般迅猛,迅速沖向終點。
組詞:卷裹、卷狀、蓬萊、蓬勃、蓬松等。
近義詞:卷曲、卷須、卷動。
反義詞:平整、舒展、舒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