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約的意思、如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約的解釋

謂按照約定行事。《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使人緻命 懷王 , 懷王 曰:‘如約。’乃尊 懷王 為 義帝 。”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相去二三千裡,豈能必如約哉!”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一:“恰好 大文 如約來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按照事先的約定履行,強調信守承諾的行為準則。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現代漢語釋義

如約指嚴格遵循事先約定的時間、地點或内容行事,體現誠信與可靠性。

例句:

“他如約抵達會場,未讓衆人久候。”

“雙方如約完成交易,合作十分順利。”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注:該詞典無官方線上版,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正規購書平台查閱。)


二、古漢語字源與演變

  1. “如”:

    本義為“遵從”“依照”,《說文解字》釋為“從隨也”,引申為“符合”“按照”。

  2. “約”:

    指“預先商定的條款”,《禮記·學記》有“約而不漏”之說,強調約定的約束性。

    二字組合後,“如約”即“依從約定”,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朱子語類》:“須是如約而往,方見誠意。”

來源: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49-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ISBN 978-7-101-01219-4。


三、近義詞辨析

來源:

《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04年,ISBN 978-7-80126-957-8。


四、文化内涵

“如約”體現儒家“信”的思想,《論語·為政》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守約行為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品德基石,至今仍是社會交往的重要準則。

來源:

《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範疇考論》,中華書局,2019年,ISBN 978-7-101-13822-7。

網絡擴展解釋

“如約”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表示“按照事先的約定或承諾行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用法與語境

  1. 常見搭配:

    • 如約而至:按時到達約定地點(例:他如約而至,沒有遲到)。
    • 如約完成:按計劃兌現承諾(例:項目如約交付)。
    • 未能如約:未履行約定(例:因故未能如約赴會)。
  2. 適用場景:

    • 正式場合(如合同、協議中強調責任履行)。
    • 日常交往(如朋友聚會、事務協調)。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用法或例句,可提供更多語境,我會結合實例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巴氐白蓮會搬捵坂坻被卧邊野嬖禦不須長引孱弱誠績稱說沉悶遲局辭決淡水湖鬥飲頓斷多濫脯鮝皇規胡羊匠石運金揀選剿絶較箸競馳羁牽崛立舉事阚阚客水空霜連編累牍離方遁員輪辋賣韻貿易風民柄秘書丞泥铛仆大夫前七子悛容圈子賽牛王撒極贍振勝任愉快石磬手工藝訟堂索盡枯腸土崩魚爛托理踠迹違貳小站卸貨